第十七章 口蜜腹剑 痛下杀手

天宝五载,对于太子李亨而言,注定流年不利。

太子妃韦氏一家刚出完事,太子良娣杜氏家又出事了。

杜氏的父亲叫杜有邻,此时正担任太子赞善大夫(太子宫参议官)。杜有邻除了杜氏这个女儿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左骁卫兵曹(管理兵籍的官员)柳绩,正是这个柳绩将杜有邻一家拖入深渊。

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柳绩与杜有邻的关系非常恶劣,两人水火不容。

久而久之,柳绩的眼中已经没有了老丈人,有的只是仇敌。

柳绩决定,将杜有邻推向深渊,然后踩着杜有邻的身体升官发财。

不久,柳绩举报:杜有邻妄称有神秘预言,与太子李亨交往,指责当今皇帝。

聪明人各有各的聪明,愚蠢人各有各的愚蠢。

如果柳绩只是指控杜有邻,或许还有升官发财的机会,而他捎带上了太子李亨,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六十一岁的李隆基并非绝对信任李亨,但他不能容忍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往李亨身上泼脏水,这是让李亨难堪,也是让李隆基难堪,他已经因为听信谗言逼死过三个儿子,现在每次听到别人往他儿子身上泼脏水,他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起那三个冤死的儿子。

柳绩栽了,杜有邻也栽了,此时的李隆基除了护着自己的儿子,其他人在他眼中都可以消失。

天宝五载十二月二十七日,柳绩、杜有邻被乱棍打死,李隆基这个葫芦僧又断了一起葫芦案。

如果柳绩举报属实,那么乱棍打死的应该是杜有邻。

如果柳绩举报不属实,那么乱棍打死的应该是柳绩。

现在柳绩和杜有邻都被打死了,举报到底属不属实呢?

如此看来,六十一岁的李隆基已经成了一个糊涂法官,居然判决原告和被告同时败诉,太有才了!

葫芦判决之后,太子李亨又断了一次腕,他把太子良娣废为庶人,赶出了太子宫。

幸亏那时实行一夫多妻。

时间走到天宝六载,葫芦判决的效应还在扩大,一举突破了杜有邻和柳绩的范畴,牵连到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柳绩的口供!

李林甫指使酷吏吉温用柳绩的口供做成了一条食物链。

食物链是这样形成的。

当年,柳绩结交广泛,他结交的朋友中有一位就是淄川太守裴敦复。裴敦复又把柳绩介绍给北海太守李邕,李邕又把柳绩介绍给著作郎王曾,这样大家都成了朋友。

柳绩下狱之后,被吉温屈打成招,在口供中牵连出王曾,就此,一条食物链形成了:柳绩—王曾—李邕—裴敦复。

由柳绩发端,到裴敦复结束,因为柳绩一次不成功的举报,食物链上的四个人殊途同归,统统被乱棍打死。

可怜李邕一代名士,只因为交错朋友,便落得如此结局;

可怜裴敦复曾经贵为刑部尚书,只因为柳绩的口供,便如此凄惨谢幕。

这一切都是李林甫幕后指使,为的是让裴敦复永远闭上嘴。

只要裴敦复闭上嘴,就没有人知道李林甫曾经做过手脚,曾经挑动“尚书斗尚书”。

现在裴敦复永远闭上了嘴,李林甫却不准备收手,顺着裴敦复这条藤,李林甫决定继续深入下去。

在这条藤上,还有裴宽,还有李适之,还有韦坚,还有皇甫惟明,只有让这些人都消失,李林甫才能高枕无忧。

不久,李林甫上疏李隆基:被贬的官员对朝廷有怨言,不如将他们全部诛杀!

但凡一个智商正常的皇帝,都不会同意这样的建议,但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六十二岁了,早已意兴阑珊,无意朝政,李隆基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在公报私仇,但是他不想深入追究,他已经累了。

奏疏被批准了,李林甫的屠刀举了起来。

被李林甫派出执行这项艰巨任务的是酷吏罗希奭,他的任务就是送所有贬官一一上路。

接到任命,罗希奭从北海郡(今山东省青州市)出发前往岭南,沿途经过地方,所有贬官一律诛杀。

远在宜春郡(今江西省宜春市)的李适之看到了罗希奭的行程表,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没等罗希奭到达,李适之饮药而死。

并非所有贬官都像李适之一样就死,安陆别驾裴宽就是一个顽强求生的人。

罗希奭为了将裴宽逼死,特意绕道进了安陆,按照前几个郡的经验,往往罗希奭一入境,闻风而动的贬官便自我了断。

等到罗希奭见到裴宽,裴宽却还是活生生的。

裴宽“扑通”一声给罗希奭跪下了,恳请罗希奭放自己一条生路。

不知是罗希奭良心发现(按说不会),还是李林甫最终决定放裴宽一马,在裴宽跪下之后,罗希奭再没有逼迫,而是转身离开了安陆,裴宽就此躲过一劫。

其他地方的贬官便没有裴宽的运气了,韦坚、皇甫惟明纷纷被诛杀,他们全部倒在李林甫的算计之中。

至此,李林甫完成了一箭N雕,在这支箭上,他射死了韦坚,射死了皇甫惟明,射死了李适之,射伤了太子李亨,同时射怕了皮肤白皙留有胡须的裴宽。

在中国的成语故事中,“一箭双雕”非常有名,成语典故的主角便是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升。

如果长孙升再生,遇到李林甫,恐怕也要自愧不如,虽然他能一箭双雕,但毕竟只能一下两个,而李林甫,一下N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