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口蜜腹剑 丝丝入扣

如果要在李隆基任命的所有宰相中找一个弄权高手,李林甫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相比之下,姚崇、张说算是玩弄手段的高手,但跟李林甫相比,还差得远。

姚崇、张说顶多借力打力,李林甫则更进一步,直接挖坑。

天宝四载,李林甫给李适之挖了一个坑,坑上的诱饵是华山的金矿。

李林甫故弄玄虚地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如果开采的话可以使国家富强,可惜到现在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一听便来了精神,他以为这是李林甫向自己示好,存心把功劳让给自己,却没想到,这是李林甫挖的一个坑。

过了几天,李适之便把华山有金矿的事情向李隆基奏报,并且建议李隆基大加开采。

李隆基听后,便向李林甫求证。

李林甫缓缓开口:“臣早就知道华山有金矿,但是绝不能开采。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王气所在,不能开凿,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这件事!”

李林甫搬出了“本命山”的说法,李适之一下掉进了坑里。

李隆基大为不悦,转向李适之说道:“以后奏事,应该先跟李林甫商量,不要轻易上奏!”

仅此一坑,李适之彻底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罢相也只是时间问题。

从此之后,李适之索性不再管事,有时间就跟韦坚一起聚会,原本他们就是朋友,现在一个失去皇帝信任,一个失去实权,两个失意的男人同病相怜。

李适之与韦坚的同病相怜并没有引发李林甫的同情,相反,他更加恼火,这两个人居然凑到了一起,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他们一起收拾掉,最好连太子一起收拾掉。

众所周知,太子李亨并非李林甫拥立,因此李林甫与太子李亨注定是两条心,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李林甫一直在寻找机会,在整肃韦坚和李适之的同时,他想把李亨一勺烩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扳倒韦坚和太子的机会并不成熟,得找一个机会催熟。

李林甫瞄准了一个人,这个人与太子李亨关系亲密,更关键的是,现在这个人的身份非常敏感。

被李林甫瞄上的人是皇甫惟明,在前面有过出场,当年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唐朝与吐蕃达成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边境安定了七年。

后来皇甫惟明由忠王咨询官出任陇右节度使,在节度使任上屡立战功,天宝五载,李隆基给皇甫惟明的肩上又加了一副担子:兼任河西节度使。

正巧,皇甫惟明回长安向李隆基汇报战果,这次汇报让李林甫抓住了机会。

皇甫惟明回长安后,李林甫收到消息:

皇甫惟明私下弹劾李林甫,建议李隆基对李林甫加以防范。

这个消息让李林甫暴跳如雷,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撒开大网,尽快将皇甫惟明、韦坚、太子李亨一网打尽。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林甫终于在皇甫惟明和韦坚的身上找到了破绽。

正月十五夜,太子李亨出游,与自己的大舅哥韦坚见了面。

如果仅仅是李亨与韦坚见面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韦坚与李亨见完面后,又与皇甫惟明见了一面。

这下就说不清楚了。

受李林甫指使,杨慎矜首先上了一道奏疏:韦坚身为皇亲国戚,不应与边防将领交往。

这是李林甫发出的第一发炮弹。

紧接着李林甫亲自上阵,发出了第二发重磅炸弹:

韦坚与皇甫惟明密谋,意图拥立太子提前登基!

还有比这更重磅的炸弹吗?

韦坚与皇甫惟明就此被打入大狱,负责审问他们的是杨慎矜、御史中丞王、京兆府法曹吉温,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李林甫的人。

按照李林甫的本意,他准备借此机会将韦坚和皇甫惟明一并除掉,顺便再把火烧到太子身上。然而,尽管李隆基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密谋,但他不想闹得天下皆知,如果大肆处罚韦坚和皇甫惟明,最终都会牵连到太子,毕竟他们都与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十一岁的李隆基不想再折腾了,他不想把太子牵连进去,索性授意李林甫,大事化小,不用弄得天下皆知。

天宝五载正月二十一日,韦坚和皇甫惟明等来了处理结果:

韦坚贪得无厌,不断要求升官,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今浙江省丽水市)太守;

皇甫惟明离间皇帝与大臣的关系,贬为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