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公元一九九八年初秋的一个中午,天清气朗,惠风和畅,一个从海外归来的满人后裔参观团,正在龙岗山脉的烟筒山巅游览。组织者别出心裁地将午餐安排在了山顶上。参观团的成员们非常高兴,与组织者们一起,铺餐布,摆餐具,然后,八个人一伙,席地而坐,虽无曲水流觞之乐,但置身崇山峻岭,仰观古木参天,俯有奇花异草,百鸟鸣于空谷,白云悠悠出岫,淡淡清香,缭绕身旁。正所谓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野餐开始,可有一个人仍站在山头向对面的永陵眺望。一个叫启林的调侃道:“贝勒爷,请用膳喽,还在那傻站着干什么?”

被称作贝勒爷的是大清王室道光皇帝正宗后裔——爱新觉罗·恒煜,他早年定居美国,这次是应抚顺市政府之邀,前来参加满族祭祖大典。他已在山头站了一个多小时了,对人们的招呼,就像没听到似的。众人纳闷:恒煜先生站在那看什么呢?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他爱人沉不住气了:“恒煜,大家都等着你呢,快过来吃饭。”

恒煜转过身,表情凝重,带着几分神秘:“你们大家都过来,我有一重大发现。”

众人一愣,几乎是异口同声:“什么重要发现?”

“你们过来一看便知。”

众人站起身,来到恒煜身旁,恒煜指着对面的启运山:“你们细细看,启运山共有多少个山头?”

大家数了一会,启林先喊了起来:“十二个,整好十二个。”

人们顺着他的示意开始数,果真是十二个。

一些人不解地说:“这算什么重大发现?不过是十二个山头。”

启林激动万分:“恒煜先生的这一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你们想想,清王朝共有多少个皇帝?”

众人恍然大悟:“清宫十二帝,啊!这十二个山头不正象征着清王朝要历十二帝的气数吗?”

恒煜笑了:“大家说得对,启运山十二个山头正代表了清王朝十二个皇帝,你们看,第一个山头和第二个山头气势宏大,但其走势却正在由低向高,正是太祖和太宗草创阔略鸿业初定之时;第四个和第六个的山头为全山的最高峰,是启运山的主峰,不正暗寓着康乾盛世吗?第四个和第六个山头之间那个稍低的山头,恰似雍正年间的过渡;而第十二个山头最小最低,清王朝至第十二个皇帝即溥仪时,走向了末路。”

恒煜的伙伴一起惊呼:“神了,真是神了,不可想象,不可想象!”

正在就餐的人们听到喊声,围了过来,听了他们的讲述,同样惊叹不已。恰好市县领导都在,一位旅行社的经理大声说:“市里应重奖恒煜先生,这一发现对开发清前旅游市场太重要了。”

众人齐声说:“是呀,的确应该重奖。”

市县领导笑了笑,未置可否。

众人兴奋了一阵子散去,启林和恒煜的伙伴们却仍陶醉在这一惊人发现中,尤其是启林,更是感慨不已:“什么是人杰地灵?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八旗骁将就是人中之杰,启运山就是地灵。四百年前,上苍已有暗示,难怪清王朝能入主中原了。”

恒煜的爱人对这些事情根本不信,她轻轻一笑:“好了,二位,你们心中这点祖宗情结就不要四处宣泄了,你们祖上的崛起是上天的安排,好不?快吃饭吧。什么十二个山头?我看还十三个呢,真是十二个的话,也是巧合。”

众人齐声反对道:“那有这么巧的巧合,你好好看看。”

恒煜爱人告饶了:“好了,好了,是十二个,好伙,全朝我来了。你们看,好好看,看到天黑日头落。”她对几个女人说:“来,他们不吃咱们吃。”

恒煜对众人说:“在美国,工作之余,我主要从事清前史研究,用我太太的话讲,心中一直存着一个祖宗情结。太祖努尔哈赤以不足五里的方圆之地,率十三副遗甲起兵,大败九部联军,攻克抚顺,大战萨尔浒,灭叶赫,下沈辽,最后定都沈阳。太宗皇帝奋太祖之威烈,励精图治,大展宏图,他残明,联蒙,优汉,易俗,五次突进中原,统一东北,平定朝鲜,招抚蒙古,缔造了泱泱大清帝国,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末年,论起当时的少数民族,西有维吾尔、回,南有僮、白、苗,北有蒙古,其人口地域均比我女真强大十倍。女真曾在历史上建立过大金,曾有过辉煌,逮至明末,早已是灰飞烟灭的往事,甚至连铁器都不能生产,女真文字业已失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产力和文化都十分落后的民族,却骤然崛起,短短三十余年,竟入主中原,龙驭万邦,这不是历史之谜吗?”

启林兴奋得拍起手来:“好,说得好!历史之谜应当有人来破译,恒煜兄如此有灵性,对清前史又如此感兴趣,不如将这段历史写下来,以飨后人,也算对先人的一个交待。”

“不瞒你说,为此我已准备了多年,手头上正史的东西够了,但对野史传闻却知之甚少。要知道,正史都是经过当政者删改过的,而野史却往往能反映出一些历史本来面目。”

“恒煜兄,我与显佑宫张道长十分要好,张道长是个清史通,他掌握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你若真想写点东西,可与他聊聊,一定会大有收获。”

“那太好了,就请启林为我介绍认识认识。”

“什么时候?”

“随时。”

“那就现在。”

启林笑了:“现在就现在。”说着他掏出了手机:“喂,道长吗?你好,我是启林,现在忙吗?那好,就请你将手头的事情放一放,过来一趟。我正在烟筒山上,我一个族友今天有一重大发现,请你过来指点。另外,我这位族友对清前史颇有研究,正准备动笔写些东西,你们正可一叙。好,我现在就叫车去接你。”

半个小时后,张道长到了。众人看时,只见这位道长六十开外,清奇古貌,一绺银须飘于胸前,神采奕奕,身披八卦衣,脚下却是一双休闲鞋。启林刚要上前介绍,张道长身上的手机响了,他不好意思地一笑:“对不起,贫道先接个电话。”

“喂,是我。送电脑来了?你请于老板接电话。噢,于老板,您好,您好。我正在烟筒山上,贫道先谢谢您,您先安装调试,晚上请您吃斋饭,好,受累了,晚上见。”

众人惊讶不已,想不到道长也用上现代通讯工具了。

张道长看出了大家的诧异:“怎么,奇怪吗?《道德经》讲,‘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是人们对春秋时连年不休的兼并战争的厌恶,是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道家再不能小国寡民了,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力争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将道家学说不断发扬光大,否则就会被淘汰,最终走向消亡。”

众人更加惊讶:想不到这位道长竟如此前卫。

启林一一作了介绍,彼此客套一番后,张道长急切地问:“什么重要发现?”

恒煜将刚才观察到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张道长大吃一惊,他瞪大眼睛看着恒煜:“恒煜先生真是位有心人,四百年多来,多少高士曾到过这里,贫道也曾无数次登临此山,但皆熟视无睹,先生半日之游,竟看破了启运山的玄机,了不起,了不起,贫道佩服。”

恒煜不好意思地笑了:“道长谬奖了,晚辈不过是偶然发现而已。”

“偶然发现?不对,道家讲个缘份,四百年来,为什么谁也没发现?偏偏你一来就发现了,这就是缘份。你这十二个山头一说,更证明祖陵的确是天下第一风水宝地。”

恒煜问:“道长如何看待风水一说?”

“贫道记得《淮南子》中有这么一句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深山之中,必藏猛虎;峻岭之上,必多栋梁;万顷波涛,蛟龙潜底;千里沃土,稼禾必壮。而黄沙大漠,皆为不毛;穷山恶水,荒草凄凄。古人有言,人杰地灵,地若有灵,此地必多人杰。什么是地灵,贫道以为,所谓地灵就是风水,所以生者无不为先人择吉地而葬之。而历代英雄豪杰,他们的祖陵确都不同凡响。你们看:启运山宛若一条探头藏尾的巨龙,横卧在祖陵之后,龙头伸向苏克素护河。南面的烟筒山如一道天然屏障,云蒸霞蔚,紫气东来;东边的鸡鸣山如引亢高歌的金鸡,为祖陵报晓;西边的凤凰山恰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与启运山龙凤呈祥。苏克素护河、草仓河源远流长。这正是风水学家们所说的群山拱卫、众水环绕、乾山巽向的帝王之气的龙脉。风水之说,且不论有无,但这里山川之间,确有一股钟灵毓秀之气。这样的山山水水,能不出大英雄?”

“道长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晚辈以为,我先祖的崛起绝不仅仅是因为风水,一定还有更深层面的东西,比如汗王和太宗积极吸纳当时先进的汉文化;想尽一切办法引进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即铁器;主动摒弃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推进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过程等等。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恒煜先生的这些话说到了点子上,所谓三分天意,七分人力,就是这个道理。”

“适才听启林说,道长学问渊博,掌握许多清前史实,晚辈诚心受教,还请道长收下我这个学生。”

“你对清王朝的崛起真感兴趣?”

“当然,这正是我远涉重洋回乡祭祖的原因。”

“那好,我显佑宫有一秘笈,虽是野史,却有许多可读之处……”

恒煜眼睛一亮,未等道长说完,他打断说:“道长,这秘笈还在吗?”

“当然还在,秘笈从显佑宫开山师邢建陵开始动笔,一直记到太宗皇帝驾崩,可惜十年动乱中,太祖部分已被‘小将们’付之一炬,太宗皇帝部分也是残破不堪。几十年来,贫道遍访民间,赴沈阳太清宫、沈阳故宫博物院,寻求佐证,搜集整理,补其残缺,已将太宗部分整理完毕,三天前刚刚落笔。”

“道长,我有个不情之请,秘笈可否借我一阅?”

张道长沉思良久:“这样吧,你可以一阅,可以抄录,但不能带走,只能在我显佑宫看。秘笈内容琐碎,涉及方方面面,有六祖家谱,有我显佑宫内部轶事,有药方,有房中术,有作道场的记录等等,这些不宜在世上流传。秘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太宗朝轶事。太宗皇帝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他与太祖皇帝一起,共同开创奠定了大清王朝三百年的鸿基伟业,贫道以为,太宗皇帝对清王朝的贡献是清宫十二帝中最大的一个,遗憾的是他的这些功绩被人们忽略了。贫道原想将太宗部分编撰成书,无奈观中事务纷杂,加上老眼昏花,已是力不从心。你可将太宗部分编撰出来,不是说藏之于名山,发之于后世吗?藏则藏矣,今天就要发之于世。要让人们了解清太宗千古一帝的雄才伟略,也让人们知道这深藏四百年并由道家记载的太宗朝大内往事。”

恒煜应道:“晚辈早有破解我满族骤然崛起之迷的想法,今得秘笈,实在是天大的幸事,请道长放心,我一定尽毕生所学,将它刊行出来,绝不会让您老失望。”

恒煜跟着老道长来到显佑宫,老道长从柜里拿出一个黄包袱皮儿,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纸条,上面写:“秘笈传于有缘人”,恒煜当然又是一番惊讶。道长拿开纸条,一部《显佑宫秘笈》展现在恒煜面前。

道长语重心长地说:“恒煜先生是爱新觉罗氏正宗传人,最有资格了解这段秘密,是真正的有缘人。”他双手捧着秘笈,神态庄重地交给恒煜,“恒煜先生,拜托了”。

恒煜接过秘笈,如同接过了三百年的历史,他含着热泪说:“多谢道长。”

爱新觉罗·恒煜便躲进显佑宫斗室,整整看了一个月,重要之处均作了抄录。回到美国后,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潜心研磨,精心整理,经两年苦耕,终于有了这鲜为人知的一幕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