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再见绿林
湖北省当阳县是于后汉末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前,刘备曾经被曹操打败的地方。该地附近的一座山叫做绿林山。反王莽派人士聚集于这座绿林山。这批人的首领是王匡以及王凤等人。
如前所述,当时的人以起单名为原则,因此,同姓同名的情形极为普遍。绿林军首领之一的王凤,与王莽之伯父王凤是同名不同人。而以王匡为名的人物,光是出现于史书的就有好几个是属于同一时代,所以,若不仔细分别就会产生混淆。
到太皇太后面前要求传国之玺的王舜次子也叫王匡。这个人为太师将军,是王莽属下的军司令官。后来,绿林军王匡率军攻打洛阳时,据守洛阳的王莽这一边的大将是王匡,人们常把两人混淆不清。结果,绿林出身的王匡攻陷洛阳,生擒属于王莽的王匡,并且将之处斩。
王莽一个私生子也叫王匡。在正室生的儿子全都死后,王莽将他于新都侯时代与侍妾生的王兴以及王匡等人召了过来。他始终未曾公开这件事情,大概因为此事有碍于他的“圣人”名号,所以不敢让世人知道他与侍妾生子之事吧?
王兴亦有同一时代的同名人物。王莽即位时,过去为他担任门房工作的王兴,和一个名叫王盛的卖烧饼汉突然成为“公”。其理由是,预言书中有“王兴、王盛将守新王朝”之语,因而广向天下征求名叫王兴、王盛的人。结果,出现的同名人各达十余名之多,经由算命师相命,最后选择了这两个人。
这样的“起用人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利用神威的王莽,好像走火入魔,所作所为越来越异想天开。这样的人还能够妥善治理天下吗?
为了区别同姓同名事情,古人习惯说出自己的籍贯。绿林军王匡是湖北省新市县人。绿林军后来分为下江军及新市军二支,而王匡率领的是新市军。因此,下面姑且以新市王匡称之。
绿林军揭竿而起是天凤四年(公元17年)前后之事。起先由王匡这批绿林山附近的不满分子聚集而成,人数仅仅数百。但“绿林起造反军”之消息传出去后,不仅该地,连许多远处的人都赶来参加。这个团体的干部中有南阳马武、颍川王常、成丹等人。由于他们分别带来自己的党羽,因此,数个月后,已膨胀成七八千大军。
天凤四年,荆州这个横跨今日湖北省及河南省的地区,曾经发生大饥荒。其实,这好像不是纯粹的天灾,多少含有人为的成分。彷徨于饥饿边缘的人们成为流民后,挖遍草原的土,以树根、草根充饥,众人互抢粮食——当时展现了这地狱般的景象。
“一个人必须杀死九个人才能吃到一碗饭,这不是阿修罗地狱吗!而且,今天抢到饭吃的人,明天可能被人杀害!我们不如想想不必互相残杀也能生存的方法,如何?”
王匡如此呼吁。他原是地方侠客,是个富于侠气、辩才无碍且很有胆量的人。
“我们也不希望像畜生般地互相残杀啊!可是,除此以外还有啥办法呢!”
饥民们以绝望的口气问道。
“方法不是没有。你们看!我们由于没有东西吃而即将饿死,而有钱人家谷仓里的米袋却堆得满满的!与其抢一碗饭,不如抢一座谷仓!这样,不但不必互相残杀,而且可以吃得饱饱的哩!”
王匡语毕,环视了一下众人。
“可是,有钱人家都雇有看守。就以河边赵家为例,他们雇有五十多个庄稼汉专责看守哪!”
“五十多个人?好,那我们就派一两百个人去吧!这样,还会打不过他们吗?”
“我们哪儿来这么多人?”
“有饭吃,还怕召集不到人手吗?对,我有一个名叫王凤的朋友,我可以叫他来合力行事。这个家伙很管用的。”
王匡卷起破烂衣袖道。
王匡召集闹饥饿的一批人,以绿林山为据点,开始袭击附近的富豪及官库。
绿林山遂成为摇撼新王朝的根据地。
王莽面对造反军对策只是仿圣人口吻的那一套“姑予赦免”,压根儿谈不上根本性解决之道。也好像没有了解到逼使人们起而造反的真正原因。
前面说过,这次的饥荒“多少含有人为的成分”,乃是由于王莽推动的“周制”过程繁杂,税制使得人民“所得不足给贡税”,因此人们的勤劳意愿大为降低。
一些重臣据实报告这等情形,并且提出“应降低赋税为宜”之意见。对此,王莽却以专挑神圣周制的毛病为由,而勃然大怒。荆州牧费兴是个刚直人物,在提出此一建言后,当场被王莽撤职。
费兴之后的荆州牧(史书未载其名)受王莽之命,决定率领士兵二万前往讨伐“绿林之贼”。
“什么!有两万官兵要攻打前来!那太好啦!他们一定带有许多兵粮和辎重,我们不是可以抢来享用吗!”
听到报告的王匡,在绿林伙伴面前呵呵大笑。
被王莽以“土匪”称呼的这批绿林之徒,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温和农民。他们起而造反,完全是贫穷所逼。这批造反分子中的大部分,光听到“官兵”这个名词,就会浑身发抖。
王匡之所以呵呵大笑,是为了去除他们的“官兵恐惧症”。
“我们即将有一大收获,这不是值得庆幸吗?其实,官兵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原本就和我们一样是庶民,和我们算是一伙的哩!哈!哈!哈!”
王匡带着笑声出阵。
绿林军来到云杜迎击官军。云杜接近现在的武汉市沔阳县西北。
过去绿林军以打游击的情形居多,绝少有以野战方式迎战大军的经验。
但他们发现官军原来一点也不值得害怕。
云杜会战的结果,王莽派出的二万官兵被数千绿林军打得四处溃散。荆州牧丢下数千阵亡人员,向北方落荒而逃。
军粮、武器、辎重等物资,悉数归绿林军掳获。这次战役的最大收获并不是这些战利品,而是“官军不足为惧”的自信。
绿林山再也不是流寇巢穴,而是割据一方的势力本营。由于在云杜战役获胜,这批绿林军的人数乃大大增加。其间发生的掠夺妇女事件,证明一些绿林之徒有意在这个据地建立家庭。
绿林山的人口很快就超过五万。
这座山原本只是王匡这批数百造反分子的藏匿之处,地方根本不敷五万以上的人生活,勉强以为据点,一定会产生问题。
问题果然产生——是疫病。
这不是适合人们生活的场所,卫生条件极差。疫病一旦发生,便会迅速传染。何况又是恶性疫病。
连官军都能打败的绿林勇士,面对疫病却没辙了。
绿林发生大疫,是大破荆州牧政府军第二年之事。五万人中,一半死于疫病。
“这样下去,我们定会全数灭亡。于今之计,最好立刻下山,并且把团体一分为二。这在寻觅粮食上较为方便。”
王匡遂决定下山。
山下的世界正在极端混乱的状态之中。
绿林健儿下山后,立即涉身于大乱之天下。
王常和成丹率领的一批人向西方走,由于沿江(长江)而下,便以“下江兵”自称。
王匡、王凤、马武等人率领的一批人则向北方走。他们以新市出身者居多,于是以“新市兵”自称。
这批新市兵在北上途中,于湖北随县附近,吸收平林人陈牧所率领的平林军,阵容因而更为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