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李斯变节 李斯变节:趋利避害
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是随从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变节,意味着大秦帝国的沙丘政变尘埃落定。除了赵高、胡亥、李斯,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内幕,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遗诏传位给扶苏,而玉玺又在赵高手中。所以,秦始皇的遗诏可以轻易地被篡改,李斯可以重臣、老臣的政治身份证明秦始皇立胡亥为秦二世。他人即使怀疑也没有直接的证据。
所以,李斯变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问题!李斯变节直接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发展方向。
李斯为什么会变节呢?
有两种说法:
一说李斯与赵高是在演双簧(简称“双簧说”)。焚诗书、坑术士之时,李斯和扶苏已经是政见不同了,所以,李斯对在外执掌兵权的扶苏本来就不想支持,他和赵高的六次过招,不过是个幌子。其实,他和赵高一样,都想立胡亥而不想立扶苏。
另一种说法是李斯因私利而屈从赵高(简称“屈从说”)。
先谈双簧说。
双簧说的主要论据是李斯与扶苏的政见不合。焚书令是李斯的建议,扶苏对焚书令并未表示异议,因此,我们不知道扶苏对李斯建言的焚书令究竟是何看法。坑术士不是李斯的建议,但是李斯未表示反对。当时方士们背后诽谤秦始皇,触怒了龙颜,所以秦始皇下令坑术士。扶苏极力进谏,他在这个问题上和其父秦始皇政见不合,但很难判断扶苏与李斯的政见是否一致。再说,李斯和赵高演双簧又是演给谁看的呢?政变本来就是在非常机密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赵高和李斯在改遗诏、立胡亥的问题上演双簧戏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再谈屈从说。
赵高找李斯要求篡改遗诏、另立胡亥谈得并不顺利。如果我们细细地读一读《史记·李斯列传》就会明白,赵高六次过招,利诱、威逼、恫吓,软硬兼施、反复较量,李斯六次接招,忠君、爱国、报恩,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最终还是坚持不住,无奈之下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通过这六次过招,不得不承认李斯是屈从而非迎合,是受到胁迫而非甘心情愿。虽然从实际效果上看,屈从与迎合的效果一样,胁迫与甘心等值;但是,这一问题涉及对李斯个人的评价,不可不辨。
总有些时候,人要面临痛苦的选择。选择应该选择的是勇敢,选择不该选择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懦夫,放弃该放弃的是睿智。
贝多芬曾经说过:“就是为了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可惜李斯不是贝多芬!
李斯变节的原因主要是怯懦与无奈,但是,李斯的变节也有着深刻的背景。
秦王政十年(前237)吕不韦罢相,李斯上《谏逐客书》,大受赵政宠爱,从此成为赵政身边的重臣。从这一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沙丘病故,李斯主政二十七年。在这近三十年的主政期间,李斯一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与重用。
李斯力主先灭韩,秦始皇付诸实践;在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始终是其坚定的支持者。应当说,此时李斯的主张基本是正确的,它保证了秦始皇在这一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失误。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李斯力主郡县制,坚决反对分封制,保证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李斯奉命撰写《仓颉篇》,成为天下文字的范本之一,为中国文字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李斯力主焚诗书、废私学,促使秦始皇下达焚书令,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实,李斯本人就是荀子所办私学的受益者,设想如果在先秦就取消了私学,李斯跟谁去学“帝王之学”呢?
秦始皇历次巡游天下,李斯都护驾随行,并成为秦始皇各地刻石的撰写者。李斯的刻字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得以保存,至今人们尚可一睹其书法的风采。
李斯的儿子个个“尚主”,娶了秦始皇的女儿为妻;李斯的女儿个个都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史记·李斯列传》)。这是什么关系?姻亲关系。
可见,秦始皇与李斯的关系是如何不一般。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的太守,李由回京城咸阳,李斯在家中备酒宴,朝中文武百官全部到家中祝贺,光门外的车马就有数千辆。看到这盛大的场面,李斯感到震惊,他感慨说:我听我的老师荀子说,万物最怕过了头。我只是上蔡县的一介布衣,依靠圣上的擢拔,才有了今天,位极人臣,富贵已极。但是,盛极则衰,我都不知道我将来会停泊在哪儿(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为秦帝国的创立建立奇功,秦始皇对建奇功的李斯深加笼络,这就是两家相互结为儿女亲家的根本原因。
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李斯获得的一切也可能会随之而丧失。为了保住位极人臣的地位、荣华,李斯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
从李斯早期的“老鼠哲学”就可以看出他在名利面前易于患得患失,这便是赵高说动李斯的思想基础。李斯正是因为名缰利锁,而最终掉入了赵高的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