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荆轲刺秦王 两件重礼 一出悲剧
这两位使者来自燕国:一位是荆轲,一位是秦舞阳。燕国派来两位使者,为什么能让秦王政如此高兴呢?
原来,这两位使者是燕王的特使,他们是代表燕王前来向秦国投降的。
燕王为什么不亲自来呢?据中间人——秦王政最信任的中庶子(国君的侍从)——蒙嘉说:燕王早被大王吓破了胆,因为这时候,秦国已经将韩、赵、魏等国收入囊中,马上要对燕国开刀了,所以燕王闻风丧胆,不敢与秦军交战,愿举国称臣,做秦国的诸侯,贡奉如同秦国的郡县,只要能保持先王的宗庙。燕王怕得要死,不敢亲自前来,斩了樊於期(wū jī,乌机)的人头,献上督亢(gāng,刚)地图,特派两位使者,携带重礼前来。使者出发前,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行仪式,唯大王之命是从。秦王政一听,大喜,于是穿上朝服,用九宾礼会见燕国使者(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史记·刺客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本书凡引《史记》,均为此本,不再一一注明)。
咸阳宫这一天喜气洋洋,因为荆轲、秦舞阳要向秦王政进献重礼,要举行燕国的受降仪式。什么礼物让秦王如此开心呢?两样东西:一颗人头,一卷地图。
这颗人头不是一般的人头,这张地图也不是普通的地图。
这颗人头是樊於期的人头。
樊於期的人头为什么不一般呢?
樊於期原是秦国大将,因为攻打赵国时打了败仗,害怕秦王政的严惩,所以逃到了燕国,投奔燕国太子丹。太子丹要收留他,但遭到他的老师鞠武的坚决反对,鞠武认为:坚决不能这样办!凭着秦王的残暴劲儿,一旦迁怒于燕国,麻烦大了去了。这简直就是拿肉扔到饿虎经过的路上,即使有管仲、晏子,也不能化解此难(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史记·刺客列传》)。
太子丹为什么收留樊於期?
因为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与樊於期私交甚好,因此他不顾别人劝谏,毅然收留了樊於期。樊於期逃到了燕国,但他的家人还在秦国,秦王政把樊於期全家都杀了,但心里的怒火远未平息,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因此不惜重金悬赏樊於期的人头。
此时,燕国使者将樊於期的人头亲自送来,秦王自然非常高兴。
地图是燕国的督亢地图。督亢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大致在今河北固安、涿州一带。这片区域土地肥沃,是燕国最富庶的地区。秦王政对督亢之地垂涎已久,无奈,秦国始终未能拿到督亢地图。冷兵器时代,地图对作战的意义极大。此时的秦军已经灭了韩国、赵国,陈兵易水,兵临燕国。但是,因为燕国地处偏远,秦国对燕国的地理形势所知甚少。因此,督亢地图对秦王政来说,干系甚大。而且这次是燕国特使来秦廷拱手奉送督亢地图,对于燕国来说即意味着向秦国投降。如果真是这样,燕国的投降意味着秦王政在统一中国的大路上又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一步,这大大出乎秦王政的意料,他怎能不心花怒放,怎能不兴奋!所以穿上正装,用最隆重的礼节迎接两位特使(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史记·刺客列传》)。
一切准备就绪,仪式正式开始。
两位燕国使者来到秦宫之中。正使荆轲手捧盛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副使秦舞阳拿着督亢地图,跟随着九位迎宾赞礼官员的导引,走进了威严富丽的秦宫。到了秦廷台阶之下,燕国副使秦舞阳突然面如土色,浑身哆嗦,秦国的大臣们好生纳闷,不知道这位燕使是犯病了还是出现了意外。
原来,这位十三岁就在燕国杀过人、别人都不敢和他正面对视的燕国副使秦舞阳,在燕国耀武扬威,然而身到异地,见秦廷上上下下如此肃穆,戒备森严,想到即将到来的惊险场面,想到即将面临的后果,他内心积聚的勇气顷刻间土崩瓦解,突然感到了极度的恐惧。
秦舞阳的反常表现不仅让秦王政,而且让朝廷大臣都很纳闷,心生疑窦。不过荆轲非常镇定,他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看到他吓得面如土色、战栗不止的熊样,笑了,这一笑立刻缓解了当时的紧张气氛,然后他继续笑着对秦王政解释说:北方偏远蛮夷之地的粗人,没见过什么世面,从来没有亲身感受大王的威风,没有经历过如此威严壮观的场面,所以怯场了。希望大王宽容他,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出使的任务。
听了荆轲的解释,秦王政看了看镇定自若的荆轲,又看了看浑身哆嗦不止的秦舞阳,若有所思地说:荆轲,你拿着秦舞阳手中的督亢地图上殿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督亢地图,步履沉稳地走上了秦廷,在与秦王零距离接触时,缓缓展开了督亢地图。这幅督亢地图是卷轴,需要一点一点地展开。当督亢地图完全展开后,卷轴中心赫然露出一把锋利的匕首。
看见匕首,秦王大吃一惊,此时荆轲的左手已经紧紧地抓住了秦王右臂的袖子,右手也一下子握住了带有剧毒的匕首,对着秦王的胸膛直刺过去。
这把匕首不是普通的匕首,叫徐夫人匕首,是当时最知名的“品牌匕首”,是太子丹花重金从赵国人那里买来的,这把匕首锻造时曾经被放在剧毒的药水中多次淬火,毒性已渗入其中。此前太子丹已经用活人做过试验,此匕首可顷刻之间使人毙命。所以只要匕首划破秦王政的皮肤,即可见血封喉,立刻置其于死地(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史记·刺客列传》)。
慌乱之中的秦王政本能地拼命挣脱,结果用力过猛,被荆轲左手紧紧攥住的秦王衣袖竟然从肩部撕开了,袖子撕开之时,也就是秦王挣脱之际。挣脱了荆轲的秦王拔腿就跑。荆轲一看秦王袖子断了,人跑了,穷追不舍。一场刺客与秦王之间的“百米竞赛”竟然在秦廷之上开演了。
惶恐之中的秦王一边绕着大殿的柱子转圈躲避,一边想拔出腰间的长剑以对付荆轲。但是,剑身太长,秦王怎么也拔不出来。据唐人注释,秦王的佩剑长约七尺。秦代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3.1厘米,故七尺长剑约有1.62米,这个长度,几乎赶上一人身高了,即使秦王身材挺拔,在慌乱中想从腰间拔出剑,也很困难啊。
如此紧急的场面,秦朝宫廷的大臣们从来没有遇见过,惊慌得不知所措。按照秦法,大臣上殿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台阶下的武士没有命令也不能持兵器上殿,所以,大家是干着急使不上劲儿啊(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史记·刺客列传》)。
无奈之中,大臣们只好徒手阻拦荆轲,这对手持带有剧毒匕首的荆轲并没有什么威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背药囊上朝的御医夏无且,突然解下身上背的药囊,冲着荆轲砸了过去。荆轲远远看见一件东西向他飞了过来,不自觉地放缓了一下脚步(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史记·刺客列传》),这给了秦王数秒钟的喘息之机。
愣在一旁的大臣这时也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是秦王的佩剑拔不出来,于是,齐声大呼:“王负剑!王负剑!”所谓“王负剑”,就是让秦王把长剑推到背后去,使剑柄向下,剑锋向上,可以从下部向上向前抽剑,这样秦王就有足够的空间顺利地抽出长剑。
一旦秦王拔出长剑,手持短小匕首的荆轲就完全处于劣势了。因此,荆轲尚未接近秦王,秦王的长剑就刺伤了他的左腿,他一下子瘫倒在地。受伤的荆轲孤注一掷,奋力把匕首投向秦王,结果只击中秦王旁边的柱子。秦王上前连刺荆轲八剑,荆轲此时知道大势已去,倚着柱子,放声大笑,并用最能侮辱人的方式,叉开双腿(由于中国古代衣服的形制,叉开双腿,即意味着“走光”,这种姿势对对方是最大的侮辱),大骂秦王:今天之所以让你小子保全小命,完全是因为我想劫持个活人,逼你立个契约,以回报太子(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史记·刺客列传》)。
此时,秦王左右的人一拥而上,杀死了已受重伤的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