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昆阳大战 第三节 将帅之别
经过漫长而无眠的一夜,第二天一大早,王凤和王常再次登上昆阳城楼,向前一看,更加想哭。相比昨天而言,城下官兵又增加了许多,从各州郡征募而来的士卒,仍在不断抵达。汉军这边,战死一个少一个,官兵那边,却是战死一个,补充十个,这仗还怎么打?这城还怎么守?
王邑比王凤和王常起得更早,他望着城楼上疲惫的王凤和王常,甚至开始有些同情对方,明知无望,却又不得不反抗,那么,让一切尽快结束吧。令旗一挥,攻城开始!
一切仿佛是昨天的重演,然而强度却猛烈了数倍。昨天官兵只不过从城西一面进攻,今天则是从城西、城东、城南、城北四面同时开战。昨夜,官兵又绕着昆阳城筑起了十多座高达十余丈的高台,每座高台之上,此时都配有一名旗手,将昆阳城头汉军的防御体系尽收眼底,一旦发现汉军某处防御变得薄弱,迅速通过旗语传达给攻城部队,立即大军云集,朝汉军薄弱之处猛打狂攻。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慢,仿佛每当一人战死,时间都要停下来为之哀悼一番。太阳寂寞地在天空中行走,终于从东方缓缓落向西山,在带给血色战场一段短暂的血色黄昏之后,徐徐收敛光芒,留给天地一片暗淡。
城楼之上,王凤和王常不可思议地彼此对望,他们打退了官兵的疯狂进攻,他们守住了昆阳!这一天结束之时,他们居然还幸存在人世上!
当夜,又一份伤亡报告摆在了王邑的案头,一天下来,官兵再次阵亡五千人。王邑皱了皱眉头,问严尤道:“严将军有何高见?”严尤直言不讳道:“屯兵坚城之下,虽有雄师百万,也难以施展。表面上看,是我等在围困昆阳,但换个角度再一看,昆阳何尝不是也在围困我等?为今之计,还是应舍弃昆阳,直奔宛城,利用中央军的骑兵优势,在开阔地势冲锋陷阵,摧枯拉朽。”
王邑笑道:“不过又死了五千人而已,严将军莫非又害怕了?”
严尤乃是新朝德高望重的老臣,连王莽也敢当面顶撞,面对王邑的嘲讽,自然也不甘示弱,冷哼道:“大司空身为主帅,却拘泥于一城一池之得失,徒令无辜士卒作无谓之牺牲。对此,老臣不得不害怕。”
王邑道:莫非严将军觉得我目光短浅、不识大体?严尤怒而不答。王邑一撇嘴角,笑道:“两天死八千人,没什么大不了。照我的计划,总共来了四十多万官兵,我看,要战死一半才行。”
王邑随口一说,严尤却听得不寒而栗。这是人话吗?二十多万条鲜活的人命,你说起来居然连眼睛也不眨?
王邑见严尤大惊失色,于是笑道:“严将军何必惊诧。严将军熟读兵法,我之所言,于兵法可有依据?”严尤默想片刻,道:“兵法《尉缭子》确实有云:古之善用兵者,杀卒之半。杀卒之半者,则威加海内。然而……”
王邑打断严尤,厉声道:反贼为何如此猖獗?就是因为帝国军队溃烂羸弱,不堪为用。我此番剿贼,胜利并非唯一目的,我要通过此次剿贼,为帝国打造一支铁军。你看看,这些从州郡临时征募来的兵卒,军纪散漫,号令不习,哪里有半点天朝官兵的样子?要想将这些人打造成为铁军,非经千锤百炼不可,而战争就是最好的练兵,至于战场究竟是昆阳还是宛城,其实都一样。懦者死,勇士生,死二十多万懦者,留二十多万勇士,足矣!剿贼成功之日,铁军抟成之时,再挥师北上,远逐漠北,歼灭匈奴。内乱外患,一朝荡平,则新朝国祚,可保长久流传。说完,冷视严尤道:“你是将,我是帅。你注目的是战场,我怀抱的是江山。”
严尤也不含糊,话中带刺,暗损王邑道:“老臣无能,想不了大司空那么远,老臣只在发愁,明天该拿昆阳怎么办!”
王邑一笑,道:“明日,休兵一天。”
严尤急道:“汉军已如强弩之末,休兵一天,正可使彼等得以喘息!”
王邑大笑道:“我只说明日休兵,可没说明晚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