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Chapter 4 署名
两天后,江城的经济峰会正式落下帷幕,俞佳没日没夜地忙了几天,正打算两天假休息休息,就接到了创徽科技任东的电话,跟她定时间前往创徽科技总部,进行那场与王晖早已经约定却从未曾完成的专访。
机会来之不易,俞佳不敢怠慢,悄悄买了最近的一班航班飞往上海。
有前车之鉴,一直到第二天一早,在创徽科技总部大厦一楼前台的来访登记表上签下名字,俞佳才给郝娜打了个电话简短描述了情况。
郝娜压着火气:“这么重要的采访对象,你怎么都没有跟社里报备一声?”
俞佳心说,跟你报备,再让你遥控卢晓过来横插一脚吗?人怎么可能在同一条河里摔倒两次?她脸不红心不跳,态度客气诚恳:“创徽科技这边通知得太急,我一直都在准备采访的材料,到现在才有空跟您说一声。”
“连发个微信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俞佳面无表情起看着不远处空荡荡的电梯厅,分明四下无人,可她刻意压低了声音,打断郝娜:“哎,不说了不说了,王总的助理来接我了,具体的,等回去再跟您汇报。”说罢,她果断挂断电话,大步朝电梯走去。
没有郝娜从中作梗,这一回的采访十分顺利。
俞佳采访提纲上的问题尽数勾完,与王晖的交流越发随意轻松起来。俞佳笑着对王晖说:“那天在富华酒店,王总说我们会有交流的机会的,我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这么快。”
提起那一天,王晖没有多说什么。他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把立在他电脑屏幕旁边的一个黑边相框拿过来,递给俞佳。
相框里是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王晖还很年轻,身边的女士皮肤白皙面容姣好,两人一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奶娃娃,一家人温馨和美。
王晖没有带自己的家人出席过公开场合,也鲜少谈及自己的家人,即使俞佳之前做足了功课,在这个情况下捧着这一张全家福,一时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才不显唐突。
好在王晖的本意也不是为了为难俞佳,重新在沙发上坐下,他看向俞佳手里的全家福,目光沉沉:“我太太是在孩子三岁那年过世的,她患有心源性哮喘,那天带孩子外出时犯了病,孩子还太小,被吓坏了只知道拉着妈妈的手哭,等我赶到把人送去医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俞佳讷讷:“抱歉,我不知道……”
王晖摇头打断她:“在富华酒店遇到你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我就想到了我太太出事的那一天。我想,如果那天我太太有幸遇见你,也许她能有机会活下来。”
他收回俞佳捧在手里的相框,小心翼翼地擦拭过上面并不存在的浮灰,把相框端端正正地摆在桌面上,重新看向俞佳的目光温和慈祥:“所以我让任东尽快跟你取得联系,安排好这次专访,学雷锋做好事的人,应该有好报。”
这是王晖第一次跟外人谈及这段过往,俞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往事与她之前整理的材料的关联,补充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我这样问会不会有些唐突,创徽科技这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穿戴医疗监控设备的研发,是不是也跟您太太有关?”
王晖笑了一下,赞许地点点头:“确实是有些关系……”
这一天的时间很充足,王晖心情好兴致高,跟俞佳说起很多此前不曾与其他媒体说起的话题,甚至采访结束后,他还亲自带着俞佳到创徽科技的企业品牌馆参观,向她一一介绍创徽科技的最新产品。
访谈深入,素材丰富,俞佳写这篇采访稿自然是下笔如有神。
这篇命途多舛的稿子,在俞佳从上海回江城的路上已经构思完毕,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字稿件,也在她回到江城的当天晚上就初具雏形。虽然俞佳又花了一点的时间,对着录音笔调整完善,但她效率依然惊人,热气腾腾的稿子交到编辑陈清清手里时,距离采访结束还不满48小时。
据线人陈清清提供的线索,卢晓几天前那场被王晖评价为“态度敷衍”的采访,磨磨蹭蹭拖到了跟俞謇一起交稿。
也就是说,两篇王晖的采访稿将会一起送审。
从时间上来说,俞佳完全赶得及挤掉卢晓那篇“态度敷衍”的采访稿。
从质量上来说——
俞佳看了一眼坐在工位上皱着眉头、咬着笔尖,苦苦思索大半天,电脑屏幕上还是一片空白一个字没码出来的卢晓。
也许卢晓是真的不适合做这行吧。
这样想着,俞佳不禁有些同情卢晓。
然而,俞佳的这一星半点的同情,在陈清清愁眉苦脸地从会议室走出来后不久,就转化成了满腔怒火。
这篇王晖的专访作为俞佳要与卢晓争夺下一期《财经周刊》版面的稿件,陈清清收稿后,加班加点地编校,昨晚就把初审后稿子发给了郝娜。
俞佳和陈清清经手的大多是重要线索,以前,俞佳的稿子经过陈清清初审编校后,会直接提交给主编许如清复审。俞佳专业基础扎实,大学期间又辅修了金融,提交上去的稿子,需要调整的都不多,即使有需要大量增减修改的,也多是一点就通,过稿一向顺利。
这些工作对她而言,确实游刃有余。
可这种日子在今年二月初夏然而止。
今年二月初,许如清开始休产假,副主编郝娜暂代主编职责。自从组里所有编审事项由郝娜主要负责,俞佳的日子肉眼可见的难过了起来。
最明显的,她很难拿到好的选题,发出好文章了,分派给她的线索大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几篇挖空心思另辟蹊径写出来的稿子也被郝娜故意压着不同意过稿。
许如清休产假还不满两个月,俞佳觉得自己已经被郝娜折腾出了鱼尾纹。
可这一回,郝娜倒没有压着俞佳的稿子不让过,反而提出要把俞佳的这篇稿子作为经济峰会专刊的主推文章,刊发在下一期《财经周刊》专题策划中的重要版面。
只是这个提议存在一个小小的瑕疵——
俞佳的采访是在经济峰会结束后进行的,严格来说,不应该纳入经济峰会专题中。于是郝娜又周到地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卢晓、俞佳两篇采访王晖的稿件合二为一,形成一篇既在经济峰会上初步交流,又在会后进一步深入访谈的专访。
不用等到郝娜把她亲自编审过的稿子拿出来,俞佳就可以想象到,那篇缝补黏合而成的文章里,卢晓写的内容能占多少篇幅。
因此,陈清清刚刚汇报完郝娜的计划,俞佳就忍不住拍案而起:“不行!我不同意!”
采编部采用开放式工位,刚刚忙完经济峰会,出外采的人不多,大家满满当当地挤在办公区,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俞佳愤愤的声音如一颗惊雷在宁静的平原炸起。
大家是成年人,面上波澜不惊,其实都默默竖起了耳朵。
陈清清忙扯着俞佳的手臂,把气得几乎跳起来的人按下来,压低声音安抚她:“你别激动,先听我说完。其实郝主编也就是这么提了一句,总编还没同意呢。”
“我怎么能不激动?我现在不激动,难道要等下一期《财经周刊》印出来,我的文章挂上卢晓的署名,才激动吗?”俞佳气得脸色铁青,“不行,我要去找郝娜问清楚。”
“可实话说,你这个稿子要直接收进经济峰会的专刊里发,确实有点勉强。”陈清清叹口气,“而且下一期《财经周刊》本来就给王晖的专访预留了版面,这篇文章是一定要发的,你和卢晓的文章虽然一深一浅,但因为她直接用了你的采访提纲,两篇文章相似的地方不少,如果经济峰会专刊里用了卢晓的稿子,下下期再发你的稿子,就好像同一篇文章换着法子发了两遍,不合适。”
俞佳清楚,陈清清说的有道理,可造成现在这种尴尬局面的人究竟是谁呢?
知道这件事来龙去脉的人应该都清楚,始作俑者反正不是她。
所以,凭什么要牺牲她来破局?
越是这样想,俞佳越是生气。
在陈清清电脑上,看完郝娜拼补剪贴的那篇稿子后,俞佳彻底坐不住了。她抢过陈清清的鼠标打印了一份稿子,气势汹汹地冲到郝娜工位前,把那篇卢晓创作比例不足百分之二十的稿子拍在桌上:“你这是什么意思?”
郝娜愣了一下,拖了旁边的一张空椅子过来:“你别激动,坐下来聊。”
俞佳没好气:“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子都要跟别人姓了,我能不激动?”
郝娜依旧笑意吟吟,轻声细气:“哪里就是跟别人姓了?只是为了让稿子能顺利发出来,需要整合一些卢晓采的内容进去,你们两个人一起署名。卢晓毕竟是新人,到时候你的名字肯定还是排在前面的……”
“我不听这些虚的。”俞佳冷哼着打断郝娜,抱胸站着,直勾勾地看她,“卢晓试用期快满了吧?这半年里你舍不得让她出外采,让她在社里吹着暖气喝着热茶,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现在一篇长篇稿件都发不出来,眼看着就要过不了试用期,开始替她急了,又是抢别人的线索,又是抢别人的稿子,郝娜,你跟卢晓到底什么关系?要这么帮她?”
郝娜依然耐心十足:“我不是为了帮卢晓,我是为了我们经济峰会专刊的效果。”
俞佳依然气势汹汹:“我的稿子怎么就不能直接发了?我究竟是哪一天采访的王晖,就那么重要吗?”
俞佳是稿件的作者,对自己的文字负责,郝娜暂代主编职责,对《财经周刊》负责,两人各有立场,寸步不让,僵持不下。
所有人都屏着呼吸,等着想看谁先让一步。
偏偏,总编办公室的门在这时候打开了。
总编杨树探出头来,目光搜索了一圈,锁定在郝娜的工位上,他的声音穿过一排排低着头竖着耳朵吃瓜的人:“俞佳,来我办公室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加班得有点晚,于是更新也晚了
最近真的真的要忙得爆炸了T^T
这章没有小周,下一更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