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以国家之名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这篇文章要说的,是一座城市的故事。如果说这座城市和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座城市挨了一颗原子弹。而这颗原子弹,原本可以避免。
1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只有两座城市遭受过原子弹的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在这两座城市里,长崎没有广岛那么有名。因为广岛是第一个被原子弹袭击的城市。
你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欢乐还是痛苦,人类总是喜欢铭记第一次。
只是,在广岛挨了一颗原子弹之后,长崎其实是可以避免挨第二颗的。
原子弹爆炸后的长崎
这一切,还得从1945年的一场登陆战役说起。
凭借偷袭珍珠港,日本这个小个子跳了起来,狠狠咬了美国巨人一口,正式拉开了“二战”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经过中途岛海战的转折,美军开始在太平洋战场上扭转局势,转守为攻。在“跳岛战术”的指引下,1945年4月,指向日本本土,最惨烈的冲绳岛战役拉开序幕。
日本的“樱花”单人飞机。它升空后的使命只有一个:找到美国军舰,撞向它,和它同归于尽。这就是在“二战”后期给美国海军造成重大伤亡的“神风特攻队”
这场登陆战历时82天,攻方为美军,守方为日军。虽然最后美军全歼守岛的10万日军,但自己也伤亡了近8万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要知道,之前的瓜岛战役和硫磺岛战役,虽然同样激烈,但美军一共伤亡了不到2万人。
这场战役虽然获胜了,但美国人对日本兵那种丧失理智的疯狂和同归于尽的做法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2
就在冲绳岛战役结束后一个月,1945年7月16日,美国倾全国之力进行的“曼哈顿工程”取得了成果——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的沙漠试爆成功。
在纳粹德国已经投降的前提下,美国人开始寻思:是否有另外一种方式能让日本人屈服,不再增加美国军人的牺牲?
这时候,日本避免“被核爆”命运,还剩下一次机会。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的《波茨坦公告》颁布。公告的内容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说起这个波茨坦会议,也很有意思。最早是苏、美、英三个国家参加,中国并不在场。美国那时候非常希望苏联能够尽快出兵日本,以减轻美军的负担。但就在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了国内密报:我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这个时候,美国就没有那么急着让苏联出兵了,因为苏联一旦出兵,将会危及美国战后在远东的影响力。最后的公报出来,是由中、美、英三国签署。
3
接受《波茨坦公告》是日本避免“被核爆”的最后机会,但是,日本拒绝了。
不仅如此,日本更是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号召全体国民团结起来,哪怕用鱼叉和竹竿,也要和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同归于尽。
美国在这时候,就需要估算一个进攻日本本土的性价比了。
估算结果出来后,让美国人看得肝颤:如果要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必须再付出100万士兵伤亡的代价。
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号召:“以必死的精神教育后方的妇女和儿童,令他们拿起竹枪实施训练,使美军认识到日本的战争决心!”
这是美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于是,长崎(包括广岛)避免“被核爆”的第一次机会就消失了。
日本当时的《读卖新闻》。“玉碎”被认为是日本军人甚至老百姓的最终归宿
4
于是,1945年8月6日,3架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携带着一颗名叫“小男孩”的5吨重的原子弹,飞到了日本城市广岛的上空。
开舱,投弹,核爆炸。
广岛当天就死了10万人,6万幢建筑灰飞烟灭。
整个世界震惊了:美国人掌握了一种可怕的全新的高科技武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博弈开始了。
美国希望,一颗原子弹投下去,日本就能接受无条件投降。
而日本也在赌博: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只要挺住,让苏联进来调停,我们还能争取些有利条件。
于是,心怀希冀的日本政府对于广岛的核爆炸,他们给出了一个日本漫画情节一般的解释:广岛被一颗陨石击中了!
人类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
人类第二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胖子”
依旧是“一亿玉碎”的计划!依旧是全民皆兵!
长崎避免“被核爆”的第二次机会就这样消失了。
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又是B–29重型轰炸机,携带着另一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从美军的空军基地飞向了日本本土。
原定投弹的目标,并不是长崎,而是小仓。
在美军的原子弹轰炸目标序列里,小仓作为日本的兵工厂,排名在长崎之前。
但是,天气救了小仓一命。
当美军的轰炸机飞临小仓上空,发现都是云层,能见度非常低。B–29重型轰炸机在小仓上空盘旋了三周,始终未能找到投弹的机会。
这时候,小仓的地面防空高射炮开始射击,而日本的战斗机也开始起飞拦截。
B–29重型轰炸机掉头飞向了长崎。
长崎避免“被核爆”的第三次机会消失了。
5
1945年8月9日上午10点28分,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飞临长崎上空。那一天,长崎的上空也是云层密布,飞机盘旋了一圈,发现也很难找到投弹目标。
轰炸机上的指挥官斯威尼决定用雷达瞄准投弹。这个时候,长崎上空的两大块云团之间,忽然露出了一个大空隙,整个长崎暴露在了轰炸机的视野之中。
长崎避免“被核爆”的最后一次机会,消失了。
“拨云见日”这句话,在那个时候对长崎市民来说,成了死亡的征兆。
11点30分,相当于2.2万吨TNT(烈性炸药)当量的“胖子”离开了B–29轰炸机的机身,直奔长崎而去,在城市上空503米处爆炸。
那一天,长崎死亡2.3万人,伤4.3万人,全市60%以上的建筑被摧毁。
一周后的1945年8月15日,不愿意再赌美国是否还有第三颗原子弹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馒头说
2006年8月6日,日本的广岛举行了纪念核爆61周年的仪式。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亲手撞响了“和平钟”。他说:“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日本有责任不断地告诉国际社会自己的经历。”
而就在同时,日本的不少地方在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修改和平宪法,忘记了日本过去惨痛的教训。
有责任告诉国际社会自己的经历,那么是否也有责任告诉国民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
2007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东京,一个人去了一次靖国神社。
我想看看,从小到大报纸上提到的靖国神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出了地铁口,在靖国神社旁,我看到一名男子,手里拿了一块写了字的纸板,不断向过往的行人展示。
我不认识日文,但我认得上面写的汉字:“南京大屠杀,中国的谎言!”
我们这一代人,对日本的感情都很复杂: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摆脱日本动漫和文化给我们留下的烙印;去了日本之后,也亲身感受了日本人可怕的素质和敬业精神。他们的礼貌,他们的美食,可以说,日本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
但另一方面,日本右翼的所作所为,就像一根鞭子,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在靖国神社里的一家书店,我随手翻了一本漫画。那是一本画风非常柔美的漫画。一名日本男子,“二战”时响应天皇号召,加入了日本空军。他驾驶着“神风特攻队”的飞机,最后一头撞向了美国的一艘巡洋舰。火光爆燃中,这名飞行员微笑着化成了一只仙鹤,飞向了美丽的晚霞。
画风美得让人陶醉,甚至让所有的孩子觉得,那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2014年7月28日,美国老兵西奥多·范·柯克逝世,享年93岁。他是“广岛原子弹”投掷机组最后一名逝世的飞行员。
他临终的态度是:不道歉,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