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道光的后宫生活 立储之难
道光得子比较晚,很晚才考虑立储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只需在皇四子奕𬣞和皇六子奕之间做一个选择。
道光始终犹豫不决,两人各有各的长处,很难做出决定。没办法,只好考考他们了。
某年春天,道光命令他们两个到南苑去打猎,看谁打的猎物多。这个测试对奕是非常有利的,他就好这口,喜欢舞枪弄棒,驰骋田猎。奕𬣞对打猎不感兴趣,技术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怎么办呢?奕𬣞只好去请教老师杜受田,杜受田揣摩道光的心理,给奕𬣞出了一个计策。
这计策说白了就是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比赛的结果没有悬念,奕满载而归,奕𬣞却空手去见道光。道光忙问他这是为啥,奕𬣞答道:“现在正是动物繁衍的季节,儿臣不忍心杀这些动物。何况儿臣本来就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事情,是以空手而归。”
道光一听,捋须微笑:“孩子,你心地仁厚,有君子气度啊!”
这一回合,奕表面上是赢了,实际却输了,奕𬣞城府明显要深,技高一筹。
尽管这一回合奕𬣞赢了,但道光毕竟更喜欢奕,所以并没有决定一定要将大位传给奕𬣞。道光很希望奕能够再争口气,表现得比兄长要高明一些。一天,道光拿出两个盒子,一个是金的,一个是木的,让两个儿子挑选。奕𬣞平静地说:“还是弟弟先来吧!”
奕也不推辞,直接就把金盒抓进手中。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道光确信奕𬣞更适合当皇帝,道光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一个帝王应该有虚怀若谷的气度。虽然奕更有才能,但品德比不上奕𬣞,所以还是奕𬣞适合当继承人,尽管在内心里他一直为奕感到遗憾。
还有一种传说,道光临终前让太监宣六阿哥进宫,当时奕𬣞正准备进宫给道光请安,得知此事,非常不安,立即赶到父皇面前。道光睁眼一看,来的是四阿哥,不是六阿哥,眼睛一闭,说道:“天意,天意啊!”当奕进宫的时候,道光已经咽气了。
这个传说应该不是真的,清朝实行的是秘密建储制度,所以不存在谁临死前在皇帝身边就立谁。这个故事只不过反映了道光在立储问题上的矛盾心理。
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经过艰难的抉择,道光还是做出了决定:皇四子继承大统,皇六子封为恭亲王。
道光在临死前召集军机大臣,把密匣交给他们,但是八个军机大臣没有一个敢接。为啥?原来奕的生母静贵妃(形同皇后)早已知道其中内容,私下里让军机大臣不许接过密诏,静贵妃还买通了季昌芝,此人带头不接密匣,其他人也就不敢接手了。
道光虽然快死了,脑子还没糊涂,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趁着还有最后一口气,拍着床板大骂:“朕还没死,你们就不听话了!”没办法,大家只好接过密匣。
咸丰登基也是比较险的,所以他登基以后,对季昌芝非常排斥。季昌芝死的时候,他公开表示“不恤典”,朝廷不出一分钱治丧,这在正一品大臣中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道光去世了,但是王朝的命运还在继续。我们知道道光跟他的父亲嘉庆一样,都是比较悲剧的皇帝,清朝的衰落并不是从他手中开始,却在他手中光大。道光处在一个王朝衰落的转折点上,加上资质平庸,是不太可能改变王朝命运的。清王朝的弊病积累了近两百年,虽然期间经过雍正的整顿,起死回生了一次,但乾隆之后,问题更突出。两百年的问题和矛盾就像火山一样,难免有爆发的一天,可偏偏祸不单行,衰落之时半路上又杀出了西方列强。
道光身上悲剧的地方大家都能看到,但如果说道光是幸运的,有人会相信吗?
道光出生于乾隆年间,深得乾隆喜欢,仗着祖先们的文治武功,平庸的他可以坐稳金銮殿。他不必像皇太极那样靠权谋胜出,将兄弟们杀的杀、贬的贬;也不必像顺治那样,在一个强大的摄政王面前战战兢兢;他还不需像康熙那样,那么小就谋划着除掉鳌拜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他甚至都不必像雍正那样,不明不白地登上皇位,然后对兄弟和功臣们大开杀戒。
道光登位如同祖父乾隆一样,无风无雨,顺理成章。在道光统治时期,皇室也还和睦,君臣之间也还融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光是幸运的,他不必像后来咸丰那样,饱受战乱之苦,连紫禁城也待不住,也没有感受到太平天国如洪水一般扑向清王朝。
所以说,他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