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败但不屈服 发生在台湾的冤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璞鼎查强行占领了鼓浪屿,借口等候清军释放英国战俘。随后,璞鼎查制造出了“台湾冤案”,诬陷说台湾清军杀害了英军战俘。
事情是这样的。签订条约时,浙江被俘的英军大多已经释放,英军侵略台湾时,有一百多人被台湾军民俘虏,这些人一直被拘留在台湾。当璞鼎查派人去台湾索要俘虏时,台湾兵备道姚莹正告英军使者:在台湾有一百三十多名英军俘虏,有的已经病死,有的已经按照中国的法律被处死,目前只剩下九个人,再加上因为刮了台风被台湾军民救起的二十五人,总共有三十四人。
姚莹将俘虏交给英国使者,使者非常感激,和姚莹等人在船上饮酒表示欢庆。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但是使者回去告诉璞鼎查后,璞鼎查非常不满,听到有俘虏被杀,他诈称这些被杀的俘虏都是英国商人,要求清廷将姚莹和达洪阿正法,并赔偿抚恤金给死者家属。
道光得知此事后,让怡良前去调查,怡良受耆英指使,故意诬陷达洪阿和姚莹,制造了一起冤假错案。
事实上,在鸦片战争中,唯一取得胜利的就是台湾这个小岛。所以,英国人一直对姚莹和达洪阿耿耿于怀,恨不得处之而后快。
道光对达洪阿和姚莹两人是非常感激的,在清军一边倒的失败中,是他们多少为清廷挽回了一些尊严。本来璞鼎查诬陷姚莹和达洪阿这件事不会引起什么大的风波,一查就清楚,但由于这两人是耆英的对头苏廷玉和李廷钰两人的亲信,耆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弹劾姚莹和达洪阿杀良冒功。
怡良奉耆英之命整姚莹和达洪阿,虽然没有找到证据,但也要给他们治罪,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让人把他们捆绑起来。台湾军民闻讯,群情沸腾,跑到怡良面前申辩,要求他明察。
道光未必知道耆英要整这两人,不过他还是有正常理智的,他知道这两人都是抗英的功臣,因为他们英勇作战,为大清赢回了一些面子。道光对耆英等人说,英国人是绝对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处置他们的将领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这样做;再说了,在鸦片战争中,我军伤亡的将士更多,难道向英方要求赔偿,他们就会赔吗?
道光的话在情在理,但是迫于英方的压力,还是表面上责备了姚莹和达洪阿一番。风声一过,道光立即起用姚莹和达洪阿,虽然没有书面表态,但实际上是为这两人平反。
后来,咸丰登基后,公开为姚莹和达洪阿平反,指出是穆彰阿、耆英等人嫉妒他们的功劳,蓄意构陷,想置他们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