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教育与文化
为了获得统治者需要的人才,加强与固有封建势力的合作,有些少数族统治者还设置学校。前赵刘曜设置太学、小学,选拔百姓二十五岁以下、十三岁以上资质可教的一千五百人为学生,太学生后来通过考试,授予官职。所谓“百姓”实际上应是士族豪门子弟。后赵设置太学、四门学、郡国学,学生是将佐和豪右的子弟,将佐可能也包括部分少数族人。前燕慕容皝设置“官学”,入学的是大臣子弟,称为“高门生”,达千余人,他还自著开蒙读物《太上章》和《典诫》十五篇作为教材。南燕慕容德南渡称帝,坐席未暖,就设置太学,选公卿、士族子弟二百人为太学生。后秦姚兴时,来自各地的一些老儒生在长安开馆授徒,聚集生徒一万几千人。姚兴经常接见这些老儒,还鼓励诸生游学洛阳。特别是他设置律学,召集地方上没有专职的“散吏”入学,其中学得好的便派回原来郡县主管刑狱。律学的设置开唐代的先声。那时甚至在不太安定的南凉,秃发利鹿孤当政时也曾设立学校,置博士祭酒,教导贵族大臣子弟。设学授经,固然为了统治者的需要,但客观上有利于遭到严重破坏的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而且促使部落上层分子加快接受汉文化,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前燕王慕容皝能够著书作教材,前秦苻坚弟苻融、从子苻朗都读书能文,通晓佛学、玄谈。苻朗的著作《苻子》,至今还有片断流传。姚兴能讲佛教经典,又通晓佛学。他们接受传统文化,表明少数族上层分子汉化的深度。
前凉政权抗拒了刘曜、石虎的入侵,凉州(今甘肃武威)是北方最安定的地区,传统的汉魏制度和文化在那里受到尊重。前凉政权建立前,张轨任凉州刺史,到任后建立学校,征集管内九郡士族官僚子弟五百人入学。西凉李暠也曾立学,增置高门生至五百人。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和石刻,西凉和北凉都曾在境内策试秀才。由于凉州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保留汉魏旧籍较多。314年,晋愍帝定都长安时,前凉张寔曾进献经史图籍。437年北凉沮渠牧犍向南朝刘宋进献各类书籍一百五十四卷,其中多数是凉州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