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东汉后期的阶级斗争和黄巾大起义
东汉后期的阶级斗争
和帝、安帝以后,东汉统治集团腐朽,豪强势力扩张,轮流当政的宦官外戚竞相压榨农民,农民境况日益恶劣。长期战争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水旱虫蝗风雹和牛疫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和疠疫、饥馑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逼使农民到处流亡。东汉王朝屡颁诏令,用赐爵的办法鼓励流民向郡县著籍,但这不过是画饼充饥,对流民毫无作用。流民数量越来越多,桓帝永兴元年(153)竟达数十万户。地方官吏为了考绩的需要,常常隐瞒灾情,虚报户口和垦田数字,这又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促使更多的农民逃亡异乡。
灵帝时,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败达于极点。光和元年(178),灵帝开西邸公开卖官,二千石官两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富者先入钱,贫者到官后加倍缴纳。灵帝又私卖公卿等官,公千万,卿五百万。州郡地方也多是豺狼当道。
流亡的农民到处暴动。早在安帝永初三年(109),就有张伯路领导流民几千人,活动于沿海九郡。顺帝阳嘉元年(132),章河领导流民在扬州六郡暴动,纵横四十九县。汉安元年(142),广陵人张婴领导流民,在徐、扬一带举行暴动,时起时伏,前后达十余年之久。桓帝、灵帝时,从幽燕到岭南,从凉州到东海,到处都有流民暴动发生,关东和滨海地区最为突出。流民暴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几百人、几千人扩展到几万人、十几万人。一些流民队伍,还与羌人、蛮人反对东汉王朝的斗争相呼应。从安帝到灵帝的八十余年中,见于记载的农民暴动,大小合计将近百次,至于散在各处的所谓“春饥草窃之寇”、“穷厄寒冻之寇”,活动于大田庄的周围,更是不可胜数。那时,农民中流传着一首豪迈的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这首歌谣,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前赴后继地进行斗争的英雄气概。
东汉时期,起义农民首领或称将军、皇帝,或称“黄帝”、“黑帝”、“真人”。前者表示他们无须假托当权集团人物来发号施令,后者表示他们懂得利用宗教组织农民。桓、灵之间流传的“汉行气尽,黄家当兴”的谶语,是起义农民政治要求的一种表达形式。
分散的农民暴动,虽然在东汉军队和豪强武装的镇压下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但是继起的暴动规模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全国性的黄巾起义。
黄巾大起义
顺帝以后,以至于桓、灵时期,道教的一支——太平道,在流民中广泛地传布开来。巨鹿人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张角称大贤良师,为徒众画符治病,并派遣弟子分赴四方传道,得到农民的信任,归附的人络绎于途。张角还和洛阳的一部分宦官联系,利用他们作为内应。据说张角自己还曾潜伏京师,观察朝政。
张角的活动,引起了东汉统治集团的注意。东汉王朝企图以赦令瓦解流民群。但是流民群在张角影响下,仍然日益壮大。东汉王朝又准备用州郡武力大肆“捕讨”。司徒杨赐深恐单纯的镇压会加速农民起义的发动,因此主张责令郡国守相甄别流民,送归本郡,以削弱流民群的力量,然后诛杀流民领袖。稍后,侍御史刘陶等人建言,要求汉朝下诏重募张角等人,赏以国土。东汉统治者所有这些策划,都没有达到破坏农民起义的目的。
张角的道徒,迅速发展到几十万,遍布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部署道徒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领,由他统一指挥;并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向人民宣告东汉崩溃在即,新的朝代将要代起。太平道徒广为散布“黄天泰平”的口号,并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经过这些酝酿和部署以后,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在城乡各地完全成熟了。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大方马元义调发荆、扬等地徒众数万人向邺城集中,又与洛阳的道徒相约,在三月初五日同时发动起义。但是,起义计划由于叛徒告密而完全泄露,东汉王朝逮捕马元义,诛杀洛阳信道的宫廷禁卫和百姓千余人,并令冀州逐捕张角。张角得知计划泄露,立即通知三十六方提前起义。中平元年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在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准备比较严密的农民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势力强大的黄巾军,有如下几个部分: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等人相继领导的南阳黄巾,彭脱等人领导的汝南、陈国黄巾,卜已领导的东郡黄巾,张角、张宝、张梁兄弟领导的巨鹿黄巾,戴风等人领导的扬州黄巾,今北京地区的广阳黄巾,等等。黄巾人众极多,声势浩大,东汉统治者诬称为“蚁贼”。南阳黄巾杀太守褚贡,汝南黄巾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巨鹿附近的农民也俘虏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响应黄巾。黄巾军攻占城邑,焚烧官府,赶走官吏,震动京师。同年七月,汉中爆发了五斗米道首领巴郡人张修领导的起义,被统治者诬称为“米贼”。此外,湟中义从胡(小月氏)和羌人,也在陇西、金城诸郡起兵,反对东汉统治。
记有黄巾起义史实的曹全碑拓本(局部)
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今合阳)出土。
东汉外戚何进受命为大将军,将兵屯驻洛阳都亭,部署守备。洛阳附近增设了八关都尉。为了统一力量,东汉王朝宣布赦免党人,解除禁锢。东汉还诏敕州郡修理守备,简练器械,并调集大军,包括羌胡兵在内,对各部黄巾陆续发动进攻。
皇甫嵩、朱儁率军四万,进攻颍川波才的黄巾。波才打败了朱儁军,并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境)把皇甫嵩军围住。波才缺乏战斗经验,依草结营,在汉军火攻下受挫,又被皇甫嵩、朱儁军与曹操的援军追击,陷于失败。汉军接着向东进攻。击败了汝南、陈国黄巾。皇甫嵩又北上东郡,东郡黄巾领袖卜已不幸被俘。
南阳黄巾领袖张曼成战死后,赵弘率十余万众继起,据守宛城。朱儁军转击南阳,围宛城三月,战斗非常激烈,赵弘战死。十一月宛城陷落,这支义军也失败了。
巨鹿黄巾领袖张角称天公将军,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号召力很大,是黄巾的主力。东汉先后以涿郡大姓卢植和率领羌胡军队的董卓进击张角。张角坚守广宗(今河北威县)。八月,东汉以皇甫嵩代董卓进攻巨鹿黄巾。那时张角病死,义军由张梁统率应战。十月,汉军偷袭张梁军营,张梁阵亡;又攻张宝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张宝败死。东汉统治者对农民进行血腥的报复,对张角剖棺戮尸,又大量屠杀农民,在下曲阳积尸封土,筑为京观。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黄河以北的农民纷纷保据山谷,自立名号,反对东汉统治。他们是博陵张牛角(青牛角)、常山褚飞燕(张燕)以及黄龙、左校、郭大贤、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等部,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张燕联络太行山东西各郡农民军,众至百万,号黑山军,势力最为强大。中平五年,各地农民又相继以黄巾为号,起兵于西河、汝南、青州、徐州、益州和江南等地区。
黄巾起义发动之广泛,计划之周密,阶级对立之鲜明,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但是黄巾起义发生在封建割据倾向迅速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强大武装的年代,这种地主武装同官军联合,处处阻截和镇压农民军,迫使农民军不能集中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起义高潮过去以后,黄巾余部和黑山军各部人数虽然很多,但是缺乏攻击力量,在四面八方的敌人夹攻中相继失败。
黄巾起义取得了瓦解东汉王朝的伟大成果。极端黑暗的宦官、外戚集团失去了东汉王朝的凭借,经过短暂反复以后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