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文化艺术
夏代在承袭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天文历法有了新的发展与提高。如《左传》所引《夏书》中的“辰不集于房”,就是记录当时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又如《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时“夜中星陨如雨”,也是世界上最早流星雨的记录。当时已经使用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如在夏王朝后期的诸王中,胤甲(厪)、孔甲和履癸(桀)等都是用日干为名。夏代的历法,依据北斗星的旋转确定月份,并把斗柄的正月定为岁首,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孔子说“行夏之时”,《大戴礼记》保存的《夏小正》等,就是流传下来的“夏时”。
夏代的文字在目前的发掘材料中尚不多见。只是在部分陶器或陶片上,发现有刻划的陶文记号。在偃师二里头和偃师商城的发掘中,都还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目前尚无可靠材料证明夏代就有甲骨文。
夏代的有些陶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胎薄似“蛋壳”的磨光黑陶器,不但造型秀丽、制作精湛和器表黑亮,而且在器表还刻有精细美观的划纹与镂孔。禹县(今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的一件红陶盉,盉盖有展翅的凤,凤头昂起、双目前视、羽毛密集、刻划精细而逼真。登封程窑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出土的一件黑陶残瓮,在瓮的磨光肩部,用小圆状物饰印出类似兽面纹的图案装饰。登封王城岗出土的一件残陶瓮,在黑亮的肩部,用朱红绘制出很醒目的成排圆点,有人认为是太阳纹,均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夏代蛋壳黑陶杯
山东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近年来在河南禹县(今禹州)阎寨和山西翼城陶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制作精致、作折角形的石磬,折角处有悬挂的圆孔。乐器的出现,说明夏代文化艺术已进至较高水平。
(安金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