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下江都 三、三下江都

果然,苏威刚被贬官,江都修的龙舟就到了,宇文述马上向隋炀帝提出来,请隋炀帝巡幸江都。这正中隋炀帝下怀,他立马就同意了。既然如此,整个朝廷是不是又二话不说,跟着他就走?也不是。虽然这时候决策层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但好多地位没那么高的人倒是忧国忧民,坚决反对。例如,右候卫大将军,也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的赵才这时候就进谏说:“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如今百姓疲惫劳苦,国库空虚,盗贼蜂拥而起,国家法令都已形同虚设。希望陛下返回京师,安抚天下百姓。

隋炀帝一听,直接把他关了起来。这还算好的。另一个六品小官建节尉任宗上书劝谏,隋炀帝干脆在朝堂上一顿板子把他打死了。紧接着,九品小官奉信郎崔民象也上表隋炀帝,请他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巡幸江都,隋炀帝这次更狠,先把他的嘴削掉,然后再砍头。有这样血淋淋的例子在前头,朝廷里还有谁敢再说什么?

朝廷里确实万马齐喑了,但隋朝除了有朝廷,还有后宫。隋炀帝出巡,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妃嫔宫女都带上。那些妃嫔宫女虽然在深宫里,可也知道现在天下大乱,皇帝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那她们不就没人管了吗?所以,整天拉着隋炀帝哀哀哭泣,请他留下来。

对这些妃嫔宫女,隋炀帝如何处理?这一次,他倒是惜香怜玉,不杀人了,还赋诗一首,说:“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其实我向往的是江南的美好,征讨高句丽只是偶然兴之所至罢了。你们都好好保养自己美丽的容颜吧,我只是到江南看看,明年就回来。

这诗写得怎么样?看起来风流倜傥,但是,实在太不真诚了。其实这时候,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妃嫔宫女,谁都知道,这一去就不可能再回来了,再写这样的诗,就不是多情,而是真正的无情了!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和哀哭声里,隋炀帝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着皇亲国戚、妃嫔宫女、文武百官、僧尼道士以及禁军骁果沿着运河下江都了。把两京都留给了自己的孙子和大臣。其中,在西京留守的是代王杨侑,在东都留守的则是越王杨侗。这两个人都还只有十几岁。当时北方的乱局,连隋炀帝自己都处理不了,居然就把它扔给两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不就是放弃了吗?

这已经是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了。

第一次是在大业元年(605),那个时候,隋炀帝刚刚当上皇帝没多久,下江都颇有点衣锦还乡的意味,再加上运河是新开的,龙舟也是新造的,一切都是春风得意,一路上杨柳依依,旌旗猎猎,那是何等的惬意!

第二次是在大业六年(610),那个时候,隋炀帝对内完成了几项大工程的建设,国富兵强,对外则通过西出北巡,成了名副其实的圣人可汗,隋朝的国力达到顶峰,江都宫也刚刚落成,成了隋朝的第三个首都,在这种情况下巡游,那是何等的豪迈!

可是这次,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隋炀帝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各地造反的消息,而且,还不断有人拦路上书,请求隋炀帝不要走。隋炀帝一行刚刚到汜水,也就是河南荥阳,奉信郎王爱仁就冒死上表,请求隋炀帝返回大兴城。隋炀帝二话没说,把王仁爱斩了,接着走;走到梁郡,也就是商丘,又有老百姓上书说:“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陛下如果真的执意下江都,那天下就不归您所有了啊!隋炀帝又是二话没说,砍了他的头,再走。就这样,一路砍头,一路往前走,这还算什么巡游?简直就是突围逃跑了!

根据笔记小说《海山记》中记载,有一天半夜,隋炀帝忽然在龙舟上听见有人唱歌:“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十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我兄长替皇帝去征讨辽东,结果就饿死在青山脚下。如今我替皇帝拉纤,又困在了隋堤的官道上。现在天下都已经没有粮食了,我是饿着肚子往前走的。可是山一程水一程,离江都还有三十程(三百里)的路呢,我肯定到不了目的地,就会饿死在半道。死了之后,我的骨头就枕在黄沙上栖息,我的孤魂就绕着荒草飞舞。知道我这种惨状,远在家乡的妻子一定会为我悲啼,父母也一定会为我号啕。不知我能否有幸遇到一个义气的男儿,能够把我的尸骨背回家去,引导着我的孤魂还乡,别让我的灵魂无依无靠!

这悲哀的歌声太凄凉、太不吉利了,隋炀帝赶紧让人去查是谁在唱,可是,却根本查不出来,隋炀帝也因此怅然若失。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很可能不是真的,但是,这个传说所反映出来的情绪一定是真的。事实上,如果真让老百姓发出声音,那么,他们骂得一定比这还要狠;而隋炀帝的心情,恐怕也比他表现出来的要凄凉多了。

就是在这样的悲凉心境之下,隋炀帝终于到了江都。就在到江都之后没多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至。他最信任的大臣宇文述一命呜呼了。宇文述可是隋炀帝的藩邸旧臣,当年为隋炀帝登基效力不少,此后一直在隋炀帝身边,逐渐成了所谓“五贵”之首。

当然,宇文述人品并不好,没给隋炀帝出过什么好主意,还陷害了不少好人。但他毕竟是隋炀帝身边的元老重臣,见识过隋炀帝前些年的兴,也目睹了隋炀帝后几年的衰。无论如何,他还是隋炀帝当时最为倚重的大臣。

现在,苏威废了,宇文述死了,隋炀帝身边的“五贵”只剩了三个。在当时大厦将倾的情况下,这个人数越来越寥落的宰相班子也显得无比凄惶。这恐怕也是此次巡游江都的整体基调了。

回过头来,应该怎样评价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一言以蔽之,就是放弃责任。而且,为了能够放弃责任,他还废了头脑清醒、忠心耿耿的老臣苏威,又杀了那么多忠君爱国、冒死进谏的普通官员,乃至百姓。他放弃了西京,放弃了东都,放弃了官员,放弃了百姓,其实,也就等于放弃了天下。那么,这时候,天下又将出现怎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