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桑叶”帝国:清代的疆域与政区 7.乌里雅苏台将军
清政府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立定边左副将军(即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喀尔喀蒙古四部及科布多(今吉尔格朗图)、唐努乌梁海地方,驻乌里雅苏台(今扎布哈朗特),通称外蒙古。
在蒙古族游牧地区,清政府采取随俗而治的方法,仿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并加以改造后,实行盟旗制度。旗的长官称为札萨克,掌管一旗之内的军政与民政等事务。数旗合在一起,组成一盟。盟的长官称为盟长,设正副二人,负责主持各旗的会盟事务,并且代表皇帝监督各旗。
喀尔喀四部为北路土谢图汗部二十旗、东路车臣汗部二十三旗、西路扎萨克图汗部十九旗及中路三音诺颜部二十四旗;科布多设置参赞大臣,管厄鲁特、乌梁海十七旗;唐努乌梁海在喀尔喀蒙古西北部,分为五旗(库苏古尔乌梁海旗、托锦乌梁海旗、萨拉吉克乌梁海旗、唐努乌梁海旗和克穆齐克乌梁海旗)和四十六佐领,分别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扎萨克图汗部及三音诺颜部。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同治三年(1864年),俄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了唐努乌梁海西北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之后在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两个界约,进一步完善了俄国对这些地区的侵占。光绪九年(1883年)又勘改科布多边界,按《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两国边界。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分管科布多西南部阿尔泰乌梁海、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三部地区。
1911年,唐努乌梁海中部二十七佐领为俄国强占,东部九佐领为当时宣布“独立”的喀尔喀封建领主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