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强干弱枝”的新尝试: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5.岳飞北伐与“绍兴和议”

“靖康耻,犹未雪”,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北宋亡于金的一段辛酸历史。

1125年,金灭辽之后,随即调整部署,将进攻的目标转向了宋。同年十一月,金太宗完颜晟兵分两路,发动了对北宋的侵袭,想要分进合击,夺取北宋的东京开封府。虽然遇到宋朝军队的抵抗,金西路军被阻止在太原城下,但是金的东路军却攻下燕山府,并在燕山府守将郭药师的引领下,迅速南下,强行渡过黄河,直逼北宋的东京。

刚刚从宋徽宗赵佶手中接过皇位的钦宗赵桓,得知这一消息后,想要弃城逃跑,但被兵部侍郎李纲劝止。于是钦宗命令李纲为东京留守,统领兵士守卫东京。但是由于钦宗惧怕金兵,一心想要议和,因此没过多久,便将李纲的职务罢免,遣使与金议和,同意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割让给金。金东、西两路人马先后北撤。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以宋未能履行和约中的条款为借口,再次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这次金兵来势凶猛,很快便形成两路会攻东京的局面。由于这时宋廷主和派大臣已占据了上风,宋钦宗对金提出的宋、金两国以黄河为界的苛刻要求完全接受。本来钦宗以为如此金便会退兵,但没想到,金兵仍继续攻城,最终将东京攻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了。这就是“靖康耻”。

金兵北还时,将宋宗室人员全数掠走,亲宗室中只有在河北部署军事的康王赵构幸免于难。于是在同年(1127年)的五月,宋朝旧臣共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1138年,又将都城设在了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历史上被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南宋建立后,高宗赵构本想偏安于他的半壁江山了事,但金并不给他这种机会,仍然长驱南下,进攻南宋。因此,南宋与金之间的争战又连年展开。在南宋抗金的过程中,岳飞(1103~1142年)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

早在北宋末年,岳飞就从军参加过抗辽的战争。南宋初,他又随王彦渡过黄河,在河北一带抗金。后又参加开封保卫战,被东京留守宗泽所赏识。绍兴二年(1132年),他三十岁的时候,便已经成为了守卫长江中游的主帅。

绍兴四年,岳飞奉命率兵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向金在1130年所册立的统治河南、陕西大部地区,与南宋对峙的宋朝降将刘豫的傀儡政权——齐国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很快就收复了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州市)、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州军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由此控制了长江中游,打开了通往川陕的渠道。此后,岳飞又带兵收复了今天河南西部与陕西南部的大片失地,击败金与伪齐军的反扑,兵临蔡州(今河南汝南)。

金朝在军事进攻南宋失利之后,采取了“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在绍兴九年废掉刘豫的齐国,将伪齐政权所占领的河南、陕西地区归还给南宋,双方达成和议。

岳飞对这次宋金和议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多次上书要求收复被金占领的失地,但是都遭到了力主投降的宋高宗与宰相秦桧的拒绝。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朝撕毁与南宋订立的和议,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占领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

岳飞派一部分兵力迂回侧击金朝东京一带的军队,自己则率主力人马从正面反击,直趋中原,很快收复了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形成东西并进之势,威逼东京的金军。在随后的偃城(今河南偃城)之战与颍昌之战中,两次击败金军的反攻。连金兵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准备挥师渡过黄河、进一步北伐时,宋高宗为了向金乞和,下诏命令岳飞等各路抗击金兵的宋军班师回朝,使得岳飞想要恢复中原的计划功亏一篑。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金双方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纳币割地;金与南宋两国以秦岭、淮水为界,中间唐、邓二州属金。由于这个和议是在绍兴年间签订的,因此被称为“绍兴和议”。从此,南宋与金两国形成了较长时期对峙的局面(参见《南宋与金对峙形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