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能要人命的符咒

对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效果,道光本来就已相当不满。说的也是,让你查查鸦片,怎么最后弄到大动干戈,让人杀到皇城门口来了?当然最惨的还是,由于来不及准备,一时间似乎还打不过他。这不光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还关系到“天朝上国”的体面。

就在道光辗转反侧,考虑要不要扮演清正廉明的大老爷,给“洋窦娥”们一个公道,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的时候,不识相的林则徐偏偏发来密折,上面讨论的仍然是如何跟英国人干到底的事。

道光再也忍不住了,冷淡和不睬也终于变成了无法遏制的冲冠一怒:我这连耍猴都快用上了,就怕再打起来,你在那还要说空话,瞎呛呛,嫌我还不够闹心是不是?

林则徐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决不会因为外来压力而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接到道光怒气冲冲的批复,他立即意识到,皇帝在和战策略上正动摇不定,所以紧接着又发来第二道奏折。

“英国人船坚炮利不过是用来吓唬我们的,只要我们拿出银子来打造船炮,制服他们绰绰有余。如果不早点动手,只怕祸患将无穷无尽。”在这道奏折中,林则徐再次重申,禁烟是没有错的,“鸦片之为害甚于洪水猛兽”,就算尧舜那样的圣人穿越到我们大清国,也会力主严禁。

可是这份“主剿”的奏折在道光那里激起的,只是更多更大的愤怒:“我要不要动手,早点还是晚点动手,还用你来教吗?你说英夷在吓唬我,我看,是你学英夷来吓唬我才对吧!”

道光提起笔,唰唰地给了个上联“无理”,下联“可恶”,最后是横批“一片胡言”。至此,林则徐在道光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曾经“才略冠时”的光环也黯然失色。

1840年9月28日,道光下旨将林则徐予以革职,罪状为“受人欺蒙,措置失当”。虽然是朝廷内部的处罚,其实也是做给洋人看的,告诉他们,皇上替你们“雪冤”了。

换下林则徐,道光要起用一个更好的能吏,此人就是琦善。

见皇帝如此看重自己,爵爷也来了精神,胸脯一拍,看我的,凭咱这张嘴,就够洋人们喝一壶的了。他首先派人给懿律送去好吃好喝的,什么牛啊羊啊,鸡啊鸭啊,为的就是套近乎。近乎套够了,才跟对方商量:“眼看北方天凉了,要不我们到广州去谈吧?”

英国人没觉得这个提议有什么不合理,当即就同意了,于是海军舰队原路撤回广州。

能够靠嘴上功夫就把巨无霸式的强敌给哄回去,道光认为琦善太有才了,已经堪比诸葛亮那样的神人:“你的片言片纸简直可胜十万之师!”

11月29日,琦善作为新任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取代了林则徐。

曾几何时,琦善是和林则徐站一排的,都是坚决的禁烟派。在道光宣布第三次禁烟后,他所查获的鸦片数量居于全国第二,成绩超过了林则徐。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点的是,琦善禁烟禁得狠,并不表示他跟鸦片有多过不去,这纯粹属于官场技能,就是特能猜皇帝的心思,而且猜得既准又快。

在各方大吏都还大多摸不清风向的时候,琦善便知道道光要对鸦片动真格的,所以大事小情无不使着劲上。等到道光把态度摆明,封疆大吏们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禁烟派,递上来的奏折清一色要痛打落水狗,可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人爵爷早就凭着禁烟的政绩排第二了。

现在重新站队,林则徐因“主剿”,下课,琦善改了“主抚”,上岗,不能不说,随风而变有时也是官场生存的一大法则。

12月4日,琦善正式接任两广总督一职,中英谈判也在同一天启动,由于懿律已患病回国,英方谈判代表换成了义律。

总督大人跟帝国所有督抚一样,不通洋文,英国人递上来的文件怎么看都像是一堆道士画的符咒。不过等到有人把它们翻译出来时,琦善蒙了:那真是能要人命的符咒啊!

出京时,道光和琦善所定的谈判底线是“雪冤”和“乞恩”,具体一点说,就是惩办林则徐和恢复通商。孰料义律对惩不惩办林则徐毫无兴趣,他要做的是生意:除了通商,还有割地赔款。

这可把琦善给难坏了,他做不了主,只能含含糊糊地向上汇报。谈判随后中止,义律见状马上拿出撒手锏,下令英军向广州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