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座待开发的宝藏 第一节 丰富的资源信息
地方志中关于地形、山川、土壤、物产的记载,对于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各地区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制订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往往有直接的启发。
早在1937年,地质学家章士钊已经注意到方志中矿产记录的价值。他辑地方志和其他文献编成《古矿录》,于1954年经修订后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地质工作者更广泛收集志书的记载,编成《祖国两千年铁矿开采和冶炼》、《中国古今铜矿录》,并根据地方志提供的线索查明了一批矿藏。近年来,各地区也往往以地方志作为寻找矿藏的向导,如浙江曾根据《(光绪)诸暨县志》的记载,探明了金涧山金矿,现在已经投入生产;贵州省石阡县根据《(民国)石阡县志》中所记的煤矿的分布和开采情况,重新普查本县煤矿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开采;据安徽《(道光)繁昌县志》记载,繁昌曾发现一块“紫玉”,后来做成用器,“献于太庙”。经过省地质队勘探,这里的墨玉石(紫玉)确实质地优良,而且储量颇丰,是制造建筑装饰材料和工艺品的好原料,于是建起了墨玉厂;云南的云龙县则根据旧志中的信息开发了锡矿和银矿,等等。
山东禹城县境内,有一道三四里宽、20多里长的沙河,白沙一片,寸草不生。但是在《(民国)禹城县志》中有一段记载说:“据近村农民察其地性,并非纯沙不毛之地。稍施人工,定堪种植。”这段话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过科学考察,证实这个看法是正确的。于是禹城县决定开发大沙河。他们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疏浚河道,修筑道路,开展多种经营,几年下来,农、渔、副业全面丰收,1987年仅藕、鱼、稻三项收入就达到几十万元。
油茶树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榨出的油称为茶油,是一种工业原料。据清代和民国的安县县志记载,四川安县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油茶树的生长,过去曾经大量种植。于是安县决定大力发展油茶生产,为丘陵地区增加了一条致富之路。
陕西千阳县地处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但是根据志书的描述,古时候这里原是林木茂盛,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宋代曾将它划为牧马良区。清朝以后,山坡被垦殖,森林减少,千阳才逐渐变成了穷山区。地方志中还有当地种桑养蚕经验的记录。千阳县参考这些记载,决定以种草植树,发展多种经营来重新振兴山区经济,并且将种桑养蚕列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
此外,如盛产棉花的陕西渭南县,曾参考明代县志关于棉区分布的记载,调整了本县棉花生产的布局;河南开封龙亭区则受旧志的启发,恢复了开封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特产汴绸的生产。有的地方根据地方志的提示,还发现了一些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旅游胜地。
浙江省建德县的“灵栖洞天”,由彼此相连的五个石灰岩溶洞组成。其中的灵栖洞、清风洞、霭云洞虽然古已有之,但已经淤没了600多年。通过查阅志书,人们很快找到了清风、霭云两洞的位置。再按照志书提示的地点深挖,又找到了另一处溶洞和地下暗河,洞中有唐宋元明历朝题咏几十处,证明它就是旧志所记载的灵栖洞。现在,这里经过疏浚整修,游人可以漫步而入,泛舟而出,成为浙江的一处胜景。
贵州省注意到《(道光)大定府志》(贵州大方)有“黄坪十里杜鹃”的记载,经过考察,果然在大方、黔西两县境内的丛山翠岭之中,发现一条宽约五华里,绵延100多华里的杜鹃林带。10多个品种的杜鹃形成一个罕有的天然杜鹃花园,其中还有不少珍稀动物。现在这里已经开辟为自然保护区,也是被称为“百里杜鹃”的著名游览胜地。
地方志中的这一类信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56—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就曾从几千种地方志中大量摘抄编成《地方志物产》等资料。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从地方志中辑出《上海物产资料汇辑》。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根据志书的记载编辑了本地区物产或土特产的资料汇编。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国各种资源的现状,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