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代两宋绘画(公元907—1279年) 第三节 野花珍禽并入画

中国花鸟画的形成,比人物画和山水画要晚。据画史记载,唐代中晚期就有许多以画花鸟画名噪一时的画家。如薛稷、边鸾、滕昌祐、刁光胤等。虽然他们的作品已荡然无存,但从记载看,当时的花鸟画已摆脱了人物、山水画的陪衬地位,独立成科。至五代,花鸟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中国花鸟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产生了以黄筌父子为代表和以徐熙为代表的两个主要派别,画史上所谓“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的就是他们绘画风格上的差异。

黄筌、黄居寀〔cai采〕、黄居宝父子,是西蜀画院画家。他们多画珍禽瑞鸟、奇花异石,使用工细的双钩填色画法,画面浓艳富丽,很适合宫廷贵族的欣赏趣味。后来被北宋宫廷画家奉为规范,其画风延续百年之久。黄筌的真迹流传至今的有《写生珍禽图》,它纵41.5厘米,横70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有十几种虫鸟和两只乌龟,描绘工整而真实。下方有“付子居宝习”五字,可能是给儿子居宝用的稿本。

徐熙是个江南文人,性情宁静淡泊,专门画江南的汀花、野竹、小鸟、鱼虫。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色不碍墨,不掩笔迹。到北宋以后,徐熙之孙徐崇嗣将这种画法演变成没骨法,名声大震。可惜,徐熙的真迹已不存。

入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黄氏画风左右花鸟画坛。到了北宋中叶,出现了赵昌、易元吉、崔白等重视写生的大画家,把花鸟画又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赵昌(公元?—1016年)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相传他学画从写生入手。每天清晨,趁露水未干,就到花圃中对花写生,并自称“写生赵昌”。他画的折枝花卉,具体真实,被称为“旷代无双”。有《写生蛱蝶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

易元吉(公元1001—1065年)字庆之,长沙人。开始亦画花果,后见赵昌的画,受到启发,立志要摆脱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于是,他进入深山野林,数月不回家,观察猿猴獐鹿的生活情况,并认真作记录。后来,他又在屋后凿池,布置山石,种上花草竹芦,驯养水禽山兽,以便经常观察他们的游息姿态。经过一番努力,易元吉的花鸟走兽画赢得了前人未曾得到过的声誉。如,宋代著名诗人秦观在《观易元吉〈獐猿图〉歌》中有句云:“易志笔精湖海推,画意忘形形更奇。”据说,皇帝曾令他在开先殿的西壁画百猿图,并先预付他材料费,不幸“画猿才十余枚,感时疾而卒”。相传有《百猿图》,可惜,今已不可见。只有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的《聚猿图》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猴猫图》传为易元吉所作。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生卒不详,大约生活在11世纪。据记载,他博学好古,性格疏放,很有才华。除精通花鸟画外,还能画人物走兽。熙宁年间(公元1069—1077年),宋神宗曾命崔白及其他三个画家,共画垂拱殿屏风,崔白画得最精彩,故他被任命为画院艺学。然而,崔白性情疏阔,放纵惯了,不愿在画院受束缚,竟坚辞不受。后来神宗许他“非御前有旨,毋与其事”才勉强就职。当时画院中的花鸟画,大多沿袭“双钩填彩”、“富丽工巧”的黄氏画风,而崔白却能在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物写生,大胆地创造出了清淡疏通、活泼自然的新风格。崔白的传世作品有《双鸟戏兔图》、《寒雀图》、《竹鸥图》等。

《双鸟戏兔图》高193.7厘米,横103.4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描绘的是深秋景色。土坡上霜叶飘零,树竹摇摇,衰草萧萧。两只山鸟,一栖于树,一飞于天,在寒风中喳喳地鸣叫。似乎在说,冬天将来临,未能营巢,无处栖身,如何是好。它们的叫声使一只出洞觅食的野兔,吃惊地扭着头观望……这一切是那样真实生动而富有情趣,给这萧索的秋色,增添了生命活力。画中的双鸟和野兔,造型准确,姿态生动,以工细有力之笔画成;枯枝衰草则采用比较奔放灵活的半工半写和小写意的画法。设色清淡,少用浓艳之色,使画面显得更加疏旷。较之宫廷趣味的黄氏画风,崔白对野景野趣,倾注了更多的热情。他更善于描绘运动中禽鸟、花草的姿色,因而也更富有生活情趣。

北宋亡国之君徽宗赵佶酷爱书画。他在位25年,政治上昏庸无能,面对金兵的入侵,束手无策,公元1125年让位给他的儿子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次年11月,汴京陷落,他和赵桓及宗族后妃等3000人被虏至金,受尽侮辱,1135年囚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

赵佶是个不称职的帝王,却是个著名的艺术家。他从小酷爱书画,继位前就与当时一些著名画家相亲近,并深受他们的影响。继位后,对绘画书法的爱好,也远远超过了对国家军政大事的关心。他集古今名画一万多件,编纂为《宣和睿览集》,敕编《宣和画谱》20卷,完善了翰林图画院的建制,亲出考题,招考绘画人才进入画院;他还经常亲自督导创作,提倡写生,等等。作为一个帝王,这样身体力行,对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赵佶多才多艺,爱好文学,喜欢填词,精于书画,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不同风格的绘画,能兼收并蓄,其作品也常常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他的花鸟画有色彩斑斓、富丽华贵的画院风格,也有以墨为主、朴拙洗练的山野情趣。《芙蓉锦鸡图》就是他前一种风格的代表作。

《芙蓉锦鸡图》高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木芙蓉的枝上,压得枝叶微弯、娇花摇曳。它立足未稳就被一对翻飞起舞的彩蝶吸引,回首凝视。左下角有几枝耐霜的小菊花,迎风怒放。在这咫尺画幅中使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情趣。此图采用双钩填色的工笔画法,以精练的笔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花鸟的姿态和神情;设色艳丽而精致,呈现出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赵佶在这幅画的左上方题五言绝句一首:“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fuyi服医〕。”诗中赞扬了锦鸡具备儒家的五种品德,想以此美化赵家王朝的太平盛世,并无可取之处。但是,他那纤劲刚健、矜持飘洒的被人称为“瘦金体”的书法却自成一体。右下角有“宣和殿御制并书”的字样。下面是他特有的“天下一人”四字拼合在一起的草书签押。它已成为识别赵佶作品的特殊标志。

在艺术创作上,赵佶提倡“写生”,注重“法度”,要求“形神兼备”。在宋人邓椿写的《画继》中有这样的记载:龙德宫初落成,许多画院高手画的壁画都未能引起赵佶的重视,唯独赏识殿前廊柱拱眼上画的一枝月季。原因是他通过认真观察得知,月季花在四时朝暮中,其花、蕊、叶都不相同,而这枝月季画的正是春季中午时候的形态,真实而生动。赵佶在绘画艺术上能独树一帜,取得显著成就,恐怕与他注重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有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