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览历史烟云 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叶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雄风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历史上蒙古大军数次大规模的西征,以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几乎所有的敌人,改变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的军事革命。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先后打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等各部,统一了蒙古。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中亚东欧各国。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及其儿子率领,主要目标是中亚地区的西辽、花剌子国和俄罗斯。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大将木华黎,亲自率兵直指西方,首先灭掉西辽。两年后,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和大将速不台、哲别,会集畏兀儿、哈剌鲁、阿力麻里等部兵马攻打花剌子摩。花剌子摩是当时亚洲的一个大国,疆域辽阔,国力雄厚。蒙古军入侵后,花剌子摩分兵据守各大城市,遂被蒙古军各个击破,终为蒙古所灭。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进入顿河流域,出兵欧洲。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决战,大败突厥与俄罗斯联军,俄罗斯诸王公几乎全部被杀,此后蒙古军队班师而回。

第二次西征主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主要目标是东欧、波斯。

公元1234年,太宗窝阔台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继续西征。窝阔台派兵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公元1235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西征军增援,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托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公主附马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由拔都总领诸军。次年,诸军会师西征,进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尔,大将速不台征服不里阿尔。公元1237年,蒙古诸军进攻钦察,蒙哥斩杀其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

拔都率军大举入侵俄罗斯,公元1237年底攻占梁赞、莫斯科等14城。公元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又攻陷基辅。公元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尔(今匈牙利)。

1241年蒙古击败匈牙利是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4月,双方最终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

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像。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盔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军队。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1241年年底,窝阔台死讯传到军中,拔都率军从巴尔干撤回伏尔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莱为都城,在伏尔加河畔建立了钦察汗国。

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另一个孙子旭烈兀率领,目的地为西亚各国。

公元1253年,托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蒙古军队进军西亚,平定木剌夷国。公元1257年3月,驻守阿塞拜疆的拜住来到军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继续西征,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当时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塔辛执政,既直接统治黑衣大食,又管辖整个伊斯兰教世界,是两河流域的强国。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路围攻巴格达,第二年初,三军合围,向巴格达发动总攻,蒙古军队用炮石攻打巴格达城,城门被炮火击毁。2月,穆斯塔辛率众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在城中大掠七天,穆斯塔辛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兵进叙利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

由于蒙古军队被埃及军队打败,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进,占据第比利斯,建立了伊利汗国。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摩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

蒙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在战术上注重学习汉人的军事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提高了战术优势,西征时集中优势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长子,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而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是分裂独立,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摩虽是大国,但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