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数风流人物 杀戮无度的白起
在秦兼并天下、征服各诸侯国的战争中,秦将白起指挥了数十次重要战役,战功赫赫,影响深远。可以说,白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杀人如麻。与他为敌的人要杀,已经投降的人还是要杀。
周郝王二十一年,白起被秦昭王任命为左庶长,率兵夺占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并继续北进。韩、魏联军34万人据险迎战,此时秦军兵力不到韩、魏联军的一半,双方相持。翌年,白起利用韩、魏两军之间互相猜疑、互不配合的矛盾,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以一部牵制韩军,集中主力猛攻魏军,在消灭魏军后,再围攻韩军。取得歼灭韩、魏联军24万,俘韩主将公孙熹的战绩,他因功升为国尉。
二十六年,白起升为大良造(最高军事长官),率兵攻魏,攻克61城。
三十六年,白起奉命率兵数万攻楚。楚是战国七雄中土地最广,人口和兵员最多的国家,但君臣不和,武备不修。白起的兵力虽仅及楚军的十分之一,仍决定奔袭楚国。秦军顺汉水南下,攻占邓(今湖北襄樊北),逼近楚的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楚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白起见难以攻克,便在鄢西百里处筑坝蓄水以灌鄢,淹死楚军民数十万人,随后乘势攻占西陵(今湖北宜昌)。翌年,他率军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置郢为南郡,白起受封武安君。三十八年,白起又溯江而上,攻克巫(今四川巫山北),再南下平定黔中(今湖南西部)。
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白起率兵去救,大败联军,斩魏兵13万,溺死赵军2万人于黄河中。
五十一年,白起率兵攻韩,至五十三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韩本土和上党郡的联系。韩王想割上党郡以求和,郡守冯亭将该郡17城献给赵国。五十四年,秦派兵攻赵,克上党,进至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将廉颇坚守长平,秦难以攻下,乃派人携重金入赵,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次年八月,赵括至长平即改变廉颇的部署,要同秦军决战,秦任白起为上将军去长平前线指挥。为麻痹赵括,秦对此项任命秘而不宣。白起利用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率军猛追至秦军营垒。白起以一部坚守,以2万人迂回到赵军后面,切断其退路;另以5000骑兵冲乱赵军营垒,防止出援。赵军被分割、包围后,只得就地筑垒,转攻为守,白起见赵军仍有战斗力,乃围而不攻。至九月下旬,赵军已绝粮一个多月,赵括多次组织突围无效,本人被乱箭射死。白起乘势发起总攻,赵军40余万人全部投降。传说,白起允许赵军投降后,又说:“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除释放240名最年轻者外,将其余全部活埋。
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歼灭战先例。白起前后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最高军事长官大良造,并受封为武安君,六国人闻白起之名而色变。
长平之战共杀人45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13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2万,攻韩于陉城斩首5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居二分之一。
长平战后,赵国青壮年几乎死伤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连一向弱小的燕国都趁火打劫,出兵攻赵,幸被老将廉颇击败。此后赵国虽有名将廉颇和李牧两人,却已元气大伤,为秦所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白起为秦国立下战功无数,最终却为秦王所忌,不得不自杀而死。他临死前终于向命运屈服,认为自己有这一天也是杀人过多应得的报应。正所谓“罪莫大于杀已降”,白起坑杀赵军40万,连上天也容不得他了。但是正如白起所言,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放掉俘虏,那么战争将难以止息,各国纷争的局面将继续维持下去,战争所带来的灾乱也将继续,天下统一就很遥远了。孰功孰罪,实在难以判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