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精彩书评四则 史的气魄和诗的情思
——读何建明《我的天堂》
雷达
读何建明的新作《我的天堂》,感触颇深。这部长达55万字的报告文学,堪称鸿篇钜制,从酝酿到采访到成书,历经三个春秋,内涵丰厚,特色突出,兼具史的气魄和诗的情思。作品通过改革开放30年苏州的巨变和历史性跨越,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苏州,颇有震撼力。
说真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或许还有其他不少人对苏州的传统印象和常规评价。过去一提起苏州,总是想到吴侬软语,精巧园林,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想到的是一个婉约的阴柔的苏州;如果迄今为止以为这便是苏州的真面目,那只能说明其认识还停留在“昨天”,还停在老版本的教科书上,是大错而特错了。何建明所塑造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舞台上,横空出世的一个新崭崭的苏州。它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从一系列神话般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无限的生机和希望,看到一个崛起大国的辉煌前景。
还是让我们聚焦于作品,走进作者笔下的苏州吧。苏州是个地级市,共辖昆山、太仓、常熟、吴江、张家港五地。在过去的悠悠岁月里,苏州地区没什么耀眼的光环,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一度凋蔽,发展步子极缓慢,多数农民过着“陈奂生”式的窘迫生活。那么今天呢,不妨选择作品里的几则材料说话:
——苏州2008GDP是1978年的45倍(同期全国为15倍),这就是说,现在的苏州相当于30年前的45个苏州。
——苏州工业园区,是90年代以后创建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科技工业园区,面积仅70多平方公里,人称新苏州,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在这里,如置身风光旖旎的花园,可是谁能想象,这方寸之地竟然每天实现亿元的GDP,创造着每天1个亿的财政收入。
——苏州所辖昆山县,原是最贫困的“小八子”,现在远近闻名,国人皆知,成为全国二千多县中的“百强之首”。而苏州所辖五个县级市也一直处在全国前十名。65万人,927平方公里的小小昆山,每年的财政收入202亿左右,相当于西部某些省的全年收入。
我之所以看重并引述这些数据,实在是因为它太神奇了,太有说服力了。它们从总体实力,高精程度,脱贫致富的速度,国际影响力等层面上,作出了对“苏州神话”最权威的诠注,枯燥数字的后面,有着无数感人的事迹和人物传奇,能让人看得热血奔涌,拍案惊奇。
“苏州神话”的涌现,说到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乃至用热血打拼出来的硕果,它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长期摸索,痛苦徘徊,付出了惨重代价后,中华民族做出的惟一正确的抉择!最大的进步是人的解放,是把人从有形无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惟其如此,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就有可能变成大写的人,书写出全新的历史。这本书里,表面上讲的是苏州的腾飞,骨子里讲的是人的蜕变和人的奇迹。万千普通的苏州人的传奇汇聚成了一大部苏州城市的传奇。
所以,《我的天堂》的成功之处尤其在于,它不是大事记,它提供了一个阵容强大的人物谱系,描绘了不少栩栩如生的创业者形象。相信读者对高德正,章新胜,王金华,吴克全,秦振华这些领头人,闯将,印象会很深刻,为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气慨所折服。书中,企业界成功人士也是大放异彩,如小裁缝出身的高德康,硬把波司登打造成享誉全球的名牌;小绣娘钱月宝创造的“梦兰”已成为驰名全国的床上用品;令人称奇的还有沈文荣等人,他或为修地球的农夫,或为默默无闻的小后生,但终于成为“钢铁大王”。
《我的天堂》的作者何建明是苏州人,他写的是故乡,自有一股浓郁的乡情,成为贯穿全书,荡气回肠的情感激流,不断拨动读者的心弦。如果没有这种诗化的情思,这本书的感染力必会大打折扣。作者对故乡的历史传说谙熟,对青少年时代的往事铭记在心,对今昔变化由衷的喜悦和陶醉,总之,他把自己作为苏州人“摆进去”了,这成为此书感染力的一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