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特殊营地中的异国汉子 27.特殊营地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云南屏边县。
一位中国老将军带领一批人马在这里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此时,中越战火还没有正式点燃。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将军此行的目的就是“行粮草”来了。但他这个“粮草”却非同往常。
他们来到一片荒山上,久久打量着这里的一切。这是坐落在屏边县城郊的一座大山,朝东座西,山坡向阳,是军人们眼中一块理想的圣地。老将军心里记下了这座山。
后来,数百名将士的尸骨埋在了这里。它成了一座巍峨壮观的烈士陵园。当然,这应该说是将军的功劳。
沿着这座大山山脊向南,军人走进了一片新奇的世界:这是三座大山的交汇处,军事上叫山谷。山间溪流淙淙,山坡木瓜金黄,山谷一片葱绿,林中小鸟欢唱。
一个美丽的“风景小区”。
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
一个让人疑是“蓬莱仙岛”的天然疗养场所。
将军又把这块“宝地”尽收眼底。后来,这里成了中国军队一个特殊营地——战俘营。
一个曾经在那里工作了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军官记下这样一些日记:
选择这个地点是秘密进行的。当时,我跟着将军来到这里后,将军告诉我们,部队要选择一块地方作为战备所用。具体干什么,将军当时没告诉。他只是说,这地方要隐蔽、安静,离前线边防较远,风景气候适宜,最好四周都有大山,行走不便。其它条件我们都可以理解,可就后边这一条,让我们纳闷了好久。既然为战备所用,那就应该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机动运输,可他要求这里行走不便,不知何故。直到后来,我们知道这里是战俘营后,才明白老将军的良苦用心。他是怕俘虏逃跑才这么要求的。
说实话,当时我们万万没想到,老将军选择的这块“宝地”会成为俘虏营。我们都以为这是选择的一个战备仓库或野战医院什么的,压根儿就没往这里去想。再说,仗还没打呢,谁胜谁负只有上帝知道。那时候就预备俘虏营,准备关押越军战俘,这只有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们才会有这“先见之明”。
地点选择好后,老将军调集工兵在这里整整构筑了一个月。于是,这里便有了用竹子搭起的简易营房;用帐篷扎起的“住宅小区”;用土木构架的防空洞、猫耳洞和一整套生活设施。
山的四周有了哨所,有了铁丝网。
营地里走进了一批身穿国防绿的男女青年。
说起来,为进这个“秘密点”工作,许多军人曾闹过不少情绪呢!
首先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名参谋,在机关做军务工作。自从到云南边防后,我早就想到一线去亲眼看看边防的一切,尤其是想看看越军在边界上构筑的工事是什么样。可没想到,自己被分配到这个山凹里工作,而且专干与俘虏打交道的差事,这不能不让我感到后悔。为这事,我还和老将军闹翻了脸,后来,我还是输了,军人嘛,比不得老百姓,指挥员叫干啥就得干啥。不过后来我还觉得挺有意思,甚至还有点喜欢这差事啦。当然,不是喜欢俘虏。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我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它分为警卫战斗组、审问教育组、后勤保障组等组织。
警卫战斗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防卫,保障营地安全,防止战俘闹事和逃跑以及意外情况发生。他们中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侦察兵和警勤人员。
审问教育组主要由审问官、值班勤务官和政治思想教育官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审问、管理和教育俘虏,获取情报,让俘虏在营地能得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改造机会和收获。
后勤保障组主要由饮食、医疗、军需给养等日常生活保障人员组成。他们主要负责俘虏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保障。
记得有一位年仅十八岁的苏秀娟护士从一个野战医院派往这里后,这里的一切便发生了变化。不为别的,就因为她是这里唯一的女性。事情就这么怪,没有女人在场,男人可以不顾一切,可以不拘小节乱丢乱扔,可以不修边幅,可秀娟一到这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男人们文明多了。他们见人毕恭毕敬,身上也“光彩”了许多。营区内就象来了一只“百灵鸟”,生气陡添几分。
然而,“好景”不长在。在秀娟姑娘的再三请求下,没过多久,她就调出了这个秘密营地。走时,这里还未迎来第一批“客人”。不为别的,就为这让人难以接受的工作环境。是啊,一个女孩子单独在这样的环境中执行任务,确有些不便之处。上级考虑到了这一点。
唯一的一只小百灵从这里飞走了。官兵们心中无疑升起了一股遗憾!
哦,难忘的特殊营地,军人们心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