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首先说明,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直至今天中国还是农本国家,农民问题、农业议题仍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客观地认识这一点,盲目乐观,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工商手段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民问题,就大错而特错了。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从昆仑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将挟带下来黄土覆盖了华北几个省的地区,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黄土纤细,土质疏松不板结,便于原始农业的耕作。且黄土中有无数垂直的细管,能保证地下水不断地向上浸润,即使短期不下雨也没有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绝好的自然条件,所以自夏朝开始,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农本,连毛泽东都提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方针。
发展农业就要有水,降雨量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国农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三月,完全靠由南海(菲律宾海)吹过来的东南风(术语叫季风),加上由西域(新疆)横向扫过来西风(术语叫旋风),将季风气流升高,使其温度降低,才能“云腾致雨”。有风才能有水,可见中国人讲“风水”的历史太悠久了。
要是这两个冤家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不对头,靠天吃饭的农夫就该倒霉了。一受灾,诸侯国之间就为争水、抢粮而争斗,《左传》里多处记载,邻国的军队越界抢收他国庄稼,诸侯国之间互相筑坝拦水,大打出手。《孟子》中提到的饥荒就有十七次之多。前文提到的齐桓公、晋文公大会诸侯,歃血为盟的议题之一也就是为此。可见要发展农业,中国就需要统一,这才有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务兹稼穑”的务是从事、致力于的意思,兹是代词,代替此,一定要从事于此。此是什么呢?就是后面说的两个字“稼穑”。稼这个字的本义是禾苗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十月纳禾稼”的话。穑的本义是收割庄稼,后世把春耕叫稼,秋收叫穑。稼穑两个字就代表了整个的农业,泛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整个农业生产过程。